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肉鬆摻豆粉如何辨別?中華肉品協會監事張雅琇建議詳閱成分標示

 肉鬆之於台式餐點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是飯糰、麵包、粥品,加上肉鬆就會美味升級,在菜市場、大賣場或百貨公司都可以見其蹤影,但如何在購買時辨識理想的肉鬆品質呢?中華肉品協會監事張雅琇建議詳閱產品成分標示,打開包裝後也要注意保存方式避免受潮。


左至右:肉絨、純肉鬆、有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之肉鬆。(圖/張雅琇 提供)



肉酥(又稱肉鬆)添加植物性蛋白之解說

近期網路上有肉酥(肉鬆)摻入豌豆粉的討論,因此本報專訪中華肉品協會監事張雅琇,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肉品科學、畜產品加工與衛生安全。 


首先她分享,乾燥型加工肉品製品除了肉酥還有肉絨。肉絨外貌鬆綿狀肉製品,可想像形狀類似為貴賓犬的毛髮,但是肉酥纖維比肉絨短,所以兩者外觀上有明顯不同。


肉酥製造方法是先將肉品蒸煮、再撕成絲、調味、滷煮、炒乾之後,摻和食用油,焙炒至肌肉纖維充分呈現鬆散狀態之乾燥肉製品。植物性蛋白原料之成分可於摻和食用油前添加,但各廠牌及業者皆有獨特配方,可決定是否要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原料。  


一般而言,純肉肉酥或肉絨口感稍略較乾,因此,業者製造肉酥產品時,也可能會為了平衡組織總接受度及口感,而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例如:大豆蛋白粉或碗豆粉,再摻和食用油並焙炒。


另一方面,大豆蛋白、豌豆粉或小麥胚芽常用於素肉鬆製造,也富營養價值。因此消費者針對純肉或非純肉之肉酥產品之辨別,可藉由觀察產品外觀,以及外包裝是否有顯著標示;另外,也可細讀產品成分表,其所列原料添加成分含量依據排列順序由多至少,可供消費者審視與挑選理想的肉酥產品。


張雅琇補充,針對產品名稱及製成配方差異性,「肉酥」之原料配方可容許的豌豆粉添加量相對高於「肉絨」。


參考CAS優良農產品驗證基準之肉品項目準則對肉酥、肉絨的規定,豆粉與麵粉等總量,於肉酥產品中,不得超過煮熟原料肉重之15%,於肉絨產品不得超過煮熟原料肉重之7%。肉乾產品則不得添加;若澱粉來自其他原料,例如,輔助加工功能性的黏著性蛋白質,則其容許度為1%以下。


(圖/張雅琇 提供)



只能到肉鋪才能買到純肉酥(純肉鬆)?

張雅琇表示,各大賣場、超市及電商平台仍有機會買到純肉酥,也常以有助其產品保存之密封罐裝方式販售;若消費者習慣至零售店鋪、傳統市場或百貨地下街購買肉酥產品,也可以進一步詢問店家,以了解商家製造成分中是否有無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質原料。但若消費者對前述肉酥製造程序之基本觀念具有了解,應可從產品 (詳如圖片) 外觀及組織分辨之。   


訪談尾聲,她分享自己不禁想到「消費者有知的權利」,有權利明白肉類加工製品中之成份;不過,各家廠牌及製造業者皆具特色,因此,消費者也可以視成分標示及喜好判斷,再進一步決定是否選購。


張雅琇提醒,因台灣為海島型氣候,乾燥類肉酥或肉絨產品開封後建議妥善密封並以冷藏保存,可以避免產品受潮、氧化與產生油耗味。



純肉肉絨,纖維較長且完整 ,蓬鬆程度較高。(圖/張雅琇 提供)




純肉鬆,仍有肉纖維特性但纖維長度較短,仍有蓬鬆特性。(圖/張雅琇 提供)



有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之肉鬆,也可能因額外添加較多食用油,外觀濕潤多為結塊,較無明顯肉纖維特性。(圖/張雅琇 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