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星期六

【影音】關於台南牛肉湯,你懂多少?府城清燙牛肉湯歷史人文

碗中放入新鮮的溫體牛肉片,湯杓倒入有些許沸泡、以牛骨熬煮的微混濁湯頭,鮮紅的肉片因為高溫湯頭瞬間變成淡粉色,再加上微量米酒、醋,空氣中香氣撲鼻。台南的清燙牛肉湯遠近馳名,如何會變成當地人的早餐、觀光客至台南旅遊的「紀念章」呢?

過去台灣並沒有吃牛肉的文化,因為牛隻是務農的幫手,同時也是運輸工具之一,所以一般百姓因為情感,不忍心宰殺食用,在清朝有禁止食用牛肉的法律條文,而台南為台灣務農大區之一,其清燙牛肉湯的店家卻超過200家。

清燙牛肉湯店與牛肉屠宰場的作息緊密相關,因為只有屠宰場現宰的新鮮牛肉,才能作為清燙牛肉湯食材。善化屠宰場為全台最大的牛肉屠宰場,每周一晚上和周二早上不宰牛,所以有許多店家休周二,其次為周一,也因這個地緣關係,牛肉湯文化在台南更加成長茁壯,甚至還有台南牛肉節。

清燙牛肉湯只能用新鮮現宰的牛肉,可想而知只能用台灣本土牛肉為食材,因為進口牛肉經長時間運送,所以口感、新鮮度無法跟溫體牛並論。

日本進行明治維新時,學習西方人吃牛肉的習慣,希望因此改善國人體格、增進國力,因此日本殖民台灣時,也將此飲食習慣傳入,但是只有一些仕紳效仿,「食用牛肉」這件事開始具影響力,是1920年代,實施「工業日本,農業台灣」政策,昭和天皇在南台灣建了許多機場,為了替飛行員補充體力,南部開始發展畜牧業,「食牛文化」在府城人心中悄悄種下種子,後來到中日戰爭之前,牛肉在餐桌上幾乎不可少。

二戰後許多外省人湧至台灣,帶來不同的牛肉吃法,例如汕頭火鍋,而清燙牛肉湯的作法,約起源於40年前,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是需要體力工作的人們,營養、豐富的早餐之一,逐漸成為府城人早餐的其中選項。

牛肉湯節一開始和啤酒結合辦,從後來獨立出來舉辦,可以得知牛肉湯對觀光客的吸引力增強,再次成功行銷在地文化,吃牛肉湯成為觀光客到此一遊的紀念戳章。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越來越多的清燙牛肉店,供需比例是未來畜牧業與業者要面對的課題之一。

參考資料:
王奕棋等,2016;府城清燙牛肉湯的文化與歷史演變



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台、丹對談」 2050年達成農業淨零排放目標


7月29日下午,丹麥商務辦事處、農委會畜試所、循環台灣基金會舉行「2050年農業淨零,丹麥的目標與路徑分享—與台灣的共同責任與全球夥伴關係」線上研討會。會議中有台灣、丹麥的官方與產業代表參與,分享台、丹在此議題個別付出的努力。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吉仲,對於農業淨零議題非常重視,針對能源循環有發表過許多論文。
.
台灣漢寶牧場董事長陳修雄說,目前台灣約有250萬頭的豬,飼養在有沼氣循環的養豬場,佔台灣養豬頭數將近50% 。
.
畜試所主秘程梅萍表示,因應國人飲食的改變,近年的雞肉需求量已經高過豬肉,而前者的碳排放低於後者,所以台灣畜牧業現在正朝能源轉型前進。畜試所所長黃振芳也在會議中分享台灣在農業淨零目標的規劃與研發成果。
.
世界各國陸續宣告要在2050年之前,達到「淨零轉型目標」,在畜牧業永續發展上,在國際一直保持著領先的地位的丹麥,2019年也在議會中通過新氣候法(Climate Act)。
.
為達到目標丹麥已研擬出22條淨零路徑,針對農業食品產業鏈各環節給予永續發展的指引,並經由產官學合作,結合氣候合作夥伴。
.
研討會邀請到丹麥商務辦事處柏孟德處長、丹麥農業與食品委員會的氣候長Niels Peter Nørring、丹麥畜產領導企業SKIOLD亞洲區總監Sussie Ketit,和大家一起討論。
.
然而若只是單一國家實施淨零排放,成效將有限,如同循環臺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倡導的,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做到淨零目標。
.
所以除了資金挹注鼓勵創新外,需要更多國家一同參與其中、研發,互相分享研發成果永續發展相關的技術,才能將成果最大化。
.






育宙-110年第二次豬隻飼養與營養線上研討會特別報導


7月23日,由育宙農業生技有限公司主辦,第二次豬隻飼養與營養線上研討會,吸引將近兩百位產業界、學界觀眾參與。此次除了夏良宙博士之外,也邀請了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的蔡信雄教授、安佑集團的洪翊棻博士、屏東科技大學蘇書平博士等三位專業人士擔任講師。
.
針對國內長期以來受到的豬隻藍耳病(PRRSv)肆虐,許多豬場業主、管理者、獸醫師,對於市售藍耳病疫苗的效益感到迷惑,有時甚至無法解決正在發生的問題,而也有業主擔心,尚未發生的場,若做了疫苗的預防措施,卻反而使得場內因免疫而引起藍耳病。
.
對此,蔡信雄老師表示,倘若業主場內是由於新型的PRRSv變異株(PRRSv 1-4-4 L1C)所引起,則會使得目前國內市售疫苗效力不彰。
.
另外,抗體依賴性增強作用(Antibody 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意即有時施打疫苗後,意料之外地並未產生中和抗體,反而產生中和效力不佳的亞中和抗體,這不僅未能中和藍耳病的PRRSv,還使得PRRSv增強感染單核細胞系統,造成宿主的免疫破壞;這項原因甚至會加劇豬隻第二型環狀病毒(PCV2)、豬瘟感染。
.
不過,蔡信雄教授也提到,人用抗病毒藥Amatadine具有抵抗PRRSv的效果,惟並非批准於獸藥使用;獸藥則可以使用Tilimicosin,藉由此藥成分聚集在單核細胞系統,改變細胞內環境,讓藍耳病病毒無法在細胞內正常複製。而漢藥類的貫葉連翹、板藍根、綠豆篁,或月桂酸單甘油脂,也都被證實有抗病毒的效果。此外,也可以藉由beta-1,3-葡聚醣、beta-1,6-葡聚醣來調節免疫力,對抗病毒侵略。
.
另一個發生在今(2021)年初的疾病,大規模地侵略全國各地小豬,造成國內6、7月豬隻短缺、豬價高漲的元凶,即是delta-冠狀病毒。
.
蔡信雄教授提到,此病毒與先前發生的豬流行性下痢(PED)之alpha-冠狀病毒不同。後者可以藉由場內返飼的自家免疫方式,達到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前者發生時,返飼並無見效。
.
因此,仍需做出正確的病毒鑑定,才能知道該怎麼處置。
.
在豬隻營養方面,安佑集團的洪翊棻博士提到,如果豬隻飼養的全期,整體飼料換肉率(換肉率:吃幾公斤飼料可以換得一公斤的肉)改善0.2,以一頭120公斤的上市肉豬,就是節省24公斤飼料。
.
如此一來,業主節省的成本將相當可觀,且規模越大、省得越多。因此,時時刻刻關心飼料換肉率,才能節流。
.
而蘇書平博士也提到,發酵飼料中的未解離酸類,可以有效抑制病原性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的生長;此外,還能減少大豆中的抗營養因子,如植酸、皂素等。
.
最後則是夏良宙博士提到的管理層面見解。夏博士以海外參訪所收集的經驗,分享動物福利與場內管理觀點。舉三例來說:
.
1. 產房母豬擁有足夠的活動、伸展空間:減少壓死仔豬、減少母豬緊迫與不適;荷蘭有的場,甚至在母豬分娩後的兩、三天,就把母豬間的隔板全開,讓同一批的小豬、母豬都可以在一定空間內自由活動
.
2. 提供玩具:給予能符合豬隻的拱土天性之玩具,減少不正常行為的發生
.
3. 場內員工的工作環境也要符合安全
.
海外先進國家,因應社會與消費者的觀念進步,現在有許多食品企業,都標榜其畜牧類產品,是符合動物福利來源的養殖場與人道飼養管理方式所產出。
.
事實上,不僅在國外,國內環境也是如此,也期許業內先進和未來的有志人士,能夠一起推動畜牧產業的進步。







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大同為台糖建置7座現代型豬舍,斥資46億元

台糖畜產是國內循環經濟政策的領頭羊之一,7月20日傳出大同公司獲台糖46億元標案,為其建置7座現代型豬舍,預計2023年年底陸續完工。

2019年,台糖響應政府「5+2產業創新政策」中的「新農業」與「循環經濟」,斥資6.8億元,改建屏東東海豐畜殖場為「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為全球首家,取得國際認證的循環經濟模式畜牧園區,現今台糖更欲興建7座具現代化養殖設備,以及綠能發電技術的養豬場。

7座養豬場分別為,嘉義縣南靖場、鹿草場,屏東縣大響一場、大響二場、四林一場、四林二場及新厝場,完工後保守預估,年產量可達20萬頭,符合衛生安全的肉豬。

大同公司表示,將在養猪場設置猪糞尿消化,以及沼氣發電系統,可呼應「循環經濟」、「沼氣發電」政策,藉由沼液、沼渣集中處理方式,減少污染排放量,並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帶動生質能源產業發展之契機。

考量到台灣濕熱的氣候,大同公司針對豬舍升級方面,除了裝設除臭及消毒雙效合一系統之外,也會規劃密閉水簾自動控溫通風系統,透過水濂隔屏,讓豬舍成為密閉式飼養環境,可有效阻擋病原入侵、降低非洲豬瘟傳染可能風險。

大同公司指出,未來豬舍屋頂亦可建置太陽能系統,兼俱綠色創電與降溫作用,加速推動畜殖場環保現代化的目標。

7座豬舍將以IoT技術為基礎,透過自動化管理,可兼顧動物福利,以及實務的需求,控制豬隻生長最適環境,並且符合歐盟動物福利規範,有望與養豬先進國家接軌。

參考資料:大同公司官網、台灣糖業公司官網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透過疫苗防範母豬夏季熱緊迫

母豬一生所面臨的緊迫來源種類眾多,舉凡群體內社交、疫病與免疫、農場主人的飼養管理行為、外在環境等。這些因素造成的緊迫,對母豬的影響或多或少會其性能表現,甚至會提高母豬的死亡風險。

-
在臺灣這樣亞熱帶地區,夏季長而氣溫高,對國內養豬產業來說,炎熱的外在環境所造成之緊迫,一直都是母豬最大的挑戰,特別是四月到九月這半年。
-
台灣海博萊公司在本(7)月21日自行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中,邀請了養豬顧問Carlos Piñeiro 獸醫博士分享。以西班牙與南歐來說,新母豬與第六胎之後的經產母豬,往往是死亡率較高的群體;而母豬死亡的情形則歸類如下:
-
1.分娩前幾周與哺乳期間
2.炎熱的季節
3.本來就產能低下的豬場
4.死產3頭以上的母豬-可能個別母豬的問題,但總合起來而加重產能影響
-
針對死亡的年輕母豬和經產母豬探究出各種死因,發現主要是因為腹膜炎與運動系統問題(關節炎、跛腳)。
-
其次則是牙齒健康問題。所以母豬死亡前,畜主往往可見食欲不振、跛行、無法站立等臨床症狀。
-
會中另一位特邀講師為嘉義大學獸醫學系,暨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的郭鴻志老師。
-
郭老師依照其經驗進一步指出,國內母豬的夏季常見暴斃原因,其中之一是諾維氏梭菌(Clostridium Novyi)感染所分泌之外毒素的後續影響。
-
呼應 Carlos Piñeiro博士的歸類,母豬因為炎熱,加上分娩前後各兩至三周的生理與環境緊迫期間,三種梭菌毒素 α、 β、 δ 影響甚鉅。
-
因為細菌毒素作用,豬隻容易暴斃,且腐敗與死後變化相當快速,兩小時內才能取得較正確之診斷(肺部病灶的話,仍需與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區別肉眼病變)。
-
雖然青黴素類抗生素能治療梭菌感染,但抗藥性的疑慮,讓治療效果不一定能如預期。
-
因此,除了常見的環境清潔與消毒、酵母活菌給予、青黴素類抗生素等方法之外,台灣海博萊公司建議透過免疫或類毒素接踵種畜的方式,來避免梭菌造成的危害,特別是夏季。

2021年7月18日 星期日

豬肉價格攀升不下,價格起伏原因帶你看

豬肉價格居高不下,理應在端午節後價格回軟,但是卻一直維持平均價格每公斤80元,一度突破87元,因此國內豬肉最大供應地的雲林肉品市場,在14日休市一天,希望調整供需價格,大家可能會好奇,豬肉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

豬價主要由肉品市場,用競標的方式訂定,依照供需法則,當需求一樣,供給增加能減緩價格抬升,這也是雲林肉品市場休市的原因之一,休市一天多的豬隻可以分配到其他天供應,以舒緩價格壓力。

進入三級防疫警戒後,雖然學校停課,團膳進貨量變少,但是因為大家都在家自煮、減少外食,所以需求沒有減少。

除了疫情因素之外,豬隻要飼養6個半月~7個月才能賣,如果是本月販賣的豬肉,約是1月出生的小豬,而那時有幾波寒流,造成仔豬小豬流行性下痢,母豬藍耳病嚴重,不少大型養豬場的仔豬存活率不高,因此造成現在豬肉缺口。

近來天氣炎熱,台灣養豬大縣,如:屏東縣、高雄縣、嘉義縣、台南縣、雲林縣、彰化縣等,溫度都高達35度,而適合肉豬生長的溫度應低於26度,雖然豬舍有調整氣溫的自動化設施,但是效果有限,所以豬隻會因為氣溫高食慾不振,導致育成時間拉長,才能符合上市規格。

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布資訊,7月和前3個月相比,毛豬交易的平均重量有下滑的趨勢,7月17日平均重量為120.56公斤,而4月17日為126.57公斤,減少約6公斤。

依據市場整體預期,這波豬價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至少至中元普渡、中秋節後,才能逐漸回穩。

2021年7月17日 星期六

台馬雙邊乳酸菌國際研討會-特別報導

7月15日,由台灣乳酸菌協會(Taiwan Association for Lactic Acid Bacteria)與馬來西亞乳酸菌協會(Malaysian Society for Lactic Acid Bacteria)聯合舉辦台馬雙邊乳酸菌國際研討會。

此次會議以線上舉辦,聚集了世界各國的學界與業界乳酸菌專家,針對乳酸菌的醫藥與疾病上的應用、人體保健、益生菌與衍伸產物的功能等,發表各種新知。

根據會中的專家,臺大醫院吳明賢院長表示,益生菌的定義是:活的、定量的、安全、限定株。目前益生菌也已經從食品進展到藥品的等級,也就是從保健的觀念,發展到利用益生菌做醫藥應用與疾病預防。

包括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蔡國珍教授,從魚類腸道選殖富含產生GABA(Gama-胺基丁酸)的乳酸菌,可以對抗憂鬱症。

葡萄王生技林珊博士也提出,植物乳桿菌GKM3能對抗老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蔡英傑教授、吳俊穎教授,分別應用精神益生菌預防帕金森氏症、糞便菌叢移植改善代謝疾病,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的Leslie Thian Lung Than教授,則將乳酸菌(LAB)用於陰道感染的預防與治療。

綜觀益生菌領域的研究,自古至今的觀念演進,可分為五個項目:
-
𝟙抗生素(Antibiotic)
-如歐羅肥,可消滅病原菌、促進生長,但並非永久有利
𝟚益生菌(Probiotic)
-如乳酸桿菌、乳酸鏈球菌、比菲多菌等
𝟛益生源(Prebiotic)
-提供上述各種益生菌生長所需要之能量來源
𝟜合生菌(Synbiotic)
-為益生菌與益生源同時存在
𝟝後益生(Postbiotic)
-益生菌可供宿主利用的分泌物或發酵代謝物、菌體碎片

眾所皆知,乳酸菌的應用並不止於人類醫學、保健,畜牧界的乳酸菌產品也行之有年。
此次會議的主持人,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科學系的陳明汝教授,對於乳酸桿菌或其它益生菌,在寵物、畜牧動物的生長表現之改善,已有許多重大成就。

在歐盟於2006年停止促生長抗生素(AGP)的動物飼料添加使用後,益生菌研究領域也如預期地蓬勃發展。

愛爾蘭科克大學的Colin Hill教授在會中指出,乳酸菌產生的抗菌素、菌素,可以廣泛對抗病原菌生長,特別是具有抗藥性的病原菌。

因此在未來的藥學領域,乳酸菌是很值得投入研究的一環。這也給了國內畜牧界一個龐大的想像空間,與未來各種發展的可能性。

其它也值得一探究竟的題目,還有日本東京大學Satoshi Hachimura教授,利用腸道乳酸菌來達到免疫調節功效,利用免疫球蛋白的分泌,第一線對抗病原的。

義大利人文大學的Maria Rescigno教授也指出,腸道菌叢會影響腦、心、肝、皮膚的健康與發展,而菌類發酵代謝產物能調節宿主的免疫與維持菌叢平衡。

縱然目前畜牧界早已存在許多益生菌類產品,應用範圍也如上述人類醫學與保健,只是產品內容物、來源、功效都偏向廣泛且不甚具體,導致養殖業者只能從成本考量來做購買的判定。

但如同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院長所述,「活菌、定量、安全、特定株」仍是益生菌研究的核心概念,藉由這個概念來尋找特定的菌株,來發展畜牧界的益生菌,並將之應用於治療、預防、保健,這樣的產品才能達到效果、獲得養殖業者的認可。

2021年7月10日 星期六

淺談自動化飼養的利弊 —農委會補助經費以提升養豬環境,與國際接軌

近年來因為環保意識、豬隻動物福祉意識提高,還有提升外銷競爭力、與國際接軌,以及豬農人口老年化,較不易請到工人,所以升級汙水設備、自動化設備、豬舍等是勢在必行的。因此借鏡全球豬隻輸出大國--丹麥,淺談升級自動化設備優缺點。

根據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系主任羅玲玲,在農委會發表的論文,現在歐洲豬隻生產較先進的國家,都積極將動物福祉納入生產作業系統,包括丹麥亦是。

曾經是國際間養豬大戶的台灣,許多有動物科系的學校都積極派學生至丹麥學習,丹麥在溫度、氣候上比台灣還要佔優勢,加上其豬舍是全密閉式的,利於自動化、機械化飼養,養豬所需人力是台灣的1/3。

科技化除了能確實掌握豬隻的健康、疾病、飼料管理,進而提升豬隻福祉,也能精準提高生育率、育成率。

聽起來自動化飼養豬隻很美好,但是對於小農來說,金錢是提升設備的最大阻力,今(2021)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了推動養豬場升級自動化設備、和國際接軌,制定補助計畫。

補助對象以領有養豬場登記證者,而且可配合設置屋頂型太陽能光電的養豬戶優先,值得注意的是,自5月開始,養豬場均須依法與農委會簽訂「豬隻死亡保險契約」,若未依規定投保,不得申請補助。

雖然單一養豬場申請更新整合型豬舍、汙水處理等省工設備,補助上限為1,000萬元,但是要注意申請期限至10月31日,並且須在12月31日前完成核銷。

新式豬舍設施補助分為高床、密閉式、密閉式高床,高床設施以肉豬舍為優先,而汙水處理設施補助分為廢水處理、生物處理機、雨廢水分流,詳細補助金額請見圖。

台灣的肉豬現以內銷為主,出口總數有限,因此羅玲玲認為,國內應訂定並執行符合台灣豬群的動物福祉規範,提升經營效率,如此,台灣的豬隻生產才得以永續。

參考資料: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10 年度「擴大養豬場導入新式整合
型設施(備)」計畫之補助申請說明、羅玲玲,丹麥豬隻的生產與動物福祉(2015)

2021年7月8日 星期四

<提升豬隻育成率輔導團線上課程特別報導之二

目前國內養豬現況,呈現著總在養頭數550萬左右,但養豬場數目卻在減少,顯示目前養豬產業走向併購、企業化經營的模式。

然而,以國內每年的豬肉消耗量而言,毛豬屠宰量(84.3萬公噸)尚不足以供應全國人口總需求(約90萬公噸),因此尚需進口6萬公噸左右來補足。

由於國內的萊豬議題影響,美國豬肉的進口量,從2020年的第二大(26.4%),到2021年則屈居於第四(9%)。而國產豬肉因為規範飼養過程不得使用萊劑,所以因此得利;具有生產履歷的生鮮豬肉、自有品牌豬肉,因此獲得消費者青睞與指定購買。

台灣早期也曾經是豬肉出口大國,然而時空變遷,目前國際上對豬肉進出口的規範也有所統整,需考慮疾病與免疫、各國用藥與輸出入法規一致、肉品保存技術等。根據中央畜產會家畜組梁啟峰組長表示,目前要出口豬肉,需要與國外接軌。

所以國內口蹄疫疫苗拔針後,仍有幾項重點要施行:
1.國內屠宰場的設備更新、軟硬體轉型或強化,導入HACCP
2.屠體分級計價,並建構冷鏈系統,減少國內運輸的疫病傳播
3.國內豬肉產銷調節
4.國內養豬場的設備提升、轉型

畜牧與民生息息相關,提升國內畜牧環境與畜牧產品,除了業者得利之外,消費者也買得安心、吃得高端。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委會、中央畜產會)



2021年7月3日 星期六

乳牛的一天🐮

 乳牛的一天

有一句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乳牛休息是為了增加泌乳量,每休息增加一小時,就能增加約一公升的泌乳量。

因為乳牛躺臥時,能增加流經乳房的血液,而且躺臥也能使反芻更加舒適。

乳牛一天約休息14小時,但是一天睡眠只有3小時,而真正睡眠只有30分鐘。

牛床的材質、乾燥度會影響其舒適度與休息時間,因為一隻乳牛大約重600公斤,平均每隻腳須承受150公斤的重量,若沒有放置軟墊緩衝,容易造成乳牛腳痛、跛腳。

一天須餵乳牛約2~3次,食物有牧草、玉米、大麥、農業副產品,例如:豆腐渣,但是比例須精準調配,才能營養均衡。

每天乳牛都會用滾輪抓癢、按摩背部,可以讓乳牛們感覺愉悅,類似人類的「不求人」。

乳牛有4個奶頭,當乳牛要生產牛乳時,會走進擠乳室。

擠奶前須用銷讀藥液浸泡乳頭,再用乾淨紙巾擦乾,可以避免乳房炎病菌透過乳杯互相感染。

參考資料: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動物科技研究所動物醫學組牧場管理師劉順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