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0日 星期六

美國成功將豬腎移植至人體 是否可為慢性腎衰竭患者帶來希望?

 

手術示意圖。(圖/pexels


近期有一個醫學突破,就是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成功將豬腎移植到人體,這是一個跨物種移植史上的突破,台灣有約12℅民眾罹患慢性腎衰竭,洗腎人口密度高居全球第一,是否有機會能透過這個醫學技術,為患者帶來希望呢?

 

異種器官移植醫學突破

今年9月,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NYU Langone Health)的外科醫生,在徵取病患家屬的同意下,將豬腎體外連接至一個,用呼吸器維生、有腎功能障礙的女患者身上,結果連接運作54小時皆正常,是移植豬腎卻未引發人體免疫排斥的首例。

 

該豬隻是美國「聯合治療公司」旗下「Revivicor」公司培育的基因改造豬──「GalSafe」,器官組織無含有誘發人體立即產生排斥的分子。

 

「免疫排斥問題」是異種器官移植技術的重大障礙,過往經驗中,接受移植手術的患者通常活不到幾個月,但是這次移植的豬腎,因豬隻「GalSafe」經過基因改造,所以天生缺乏α-半乳糖苷酶(α-Gal);根據研究,α-半乳糖苷酶會引發人體免疫系統排斥反應。

 

領導此實驗手術的醫師蒙哥馬利(Robert Montgomery)表示,這場手術比他預期的好,還說:「看起來就像我在活體捐贈者身上做的任何移植手術。」

 

他表示,移植後製造的尿量,跟移植人類腎臟的預期尿量一樣,原本不正常的肌酸酐指數在移植後也恢復正常;肌酸酐指數微評估腎功能的指標。

 

這項科學突破,身為心臟移植受贈者的他認為,基因改造豬可成為持續、可再生的器官來源,如器官可用性上的太陽、風力能源,有日可為患者提供器官移植新選項,但蒙哥馬利也承認這也許會涉及倫理問題

 

(圖/pexels



(圖/@rapplerdotcom twitter


實際應用,須經FDA核可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表示,若要使用「GalSafe」豬開發的醫療產品,應用在人體身上,或者要將其納入移植器官的選項,還是要再經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可。

 

器官共享聯合網路醫療長克拉森(Dr. David Klassen)稱這次實驗手術締造了「分水嶺」,但他也提醒不要高興地太早,因為儘管是人與人之間的異官移植,在匹配良好的狀況下,還是會發生長期的器官排斥反應,更何況是跨物種移植。

 

克拉森也拋出疑問,腎臟不只具清除血液廢物、毒素的功能,接受基改豬隻器官移植,是否可能在術後感染到豬的病毒呢?

 

豬隻與靈長類動物相比,更具移植優勢,如:更容易飼養、更快成熟,器官可以在6個月內達到成人大小,也有部分看法是因為人類平時會食用豬肉,所以若使用豬的器官,比較不會讓人感到殘忍。

 

目前台灣醫學上,跟豬相關、較廣泛的移植手術是豬心臟瓣膜,國內大部分豬心瓣膜是美國進口,因為豬心跟人的心臟差不多大小,所以才會利用豬心瓣膜,而且排斥性低,使用期限可達到15年。

 

當然醫學科技進步值得開心,若能身體健康、不開刀更好,腎臟被稱為沉默的器官,許多人到快洗腎,才知道罹患慢性腎衰竭,與讀者們一同共勉,有品質、尊嚴的老年生活,運動、規律生活不可少,從今日保養身體做起。

 

(參考資料/BBCThe New York Times


 

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食藥署「豬肉儀表板」,協助關心萊豬進口

近來跟畜牧業相關的熱門議題,不外乎是今(2021)年12月18日即將登場的公投,其中一則題目為「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製品?」


我國一直是養豬大國,國內養豬頭數能供應大部分的國內市場與人民消費需求,故長年來的豬肉、豬內臟、相關製品進口量總和,一直低於整體市場需求的10%。


關於萊豬進口議題討論多年,世界上多數養豬國家早已規定不可使用萊克多巴胺等瘦肉精飼養,我國也在2020年元旦規定禁止使用瘦肉精。


加拿大豬肉理事會表示,過去可依照進口加拿大豬肉的該國市場需求,出口不含瘦肉精的豬肉與相關製品,但該國目前也已停止使用萊劑飼養豬隻。


唯美國仍允許在規定的使用標準之內,可用於飼料添加,並且因為雙邊貿易平等開放的前提,我國須相對開放美豬的進口,但也因此造成國人憂心美國萊豬傾銷至台。


不過,根據美國密西根州大學David Thompson等學者提出,就算使用萊劑飼養豬隻,也一直都確保在人體無害的劑量下,但該國境內的畜牧生產業者,已經相當程度傾向無萊劑飼養豬隻。


其次,當前我國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因應國人擔憂,設計出「豬肉儀表板」網站,以即時累積計量的方法,每日更新並監控國內豬肉、內臟與製品市場上的總量,當中也包含了輸入自各國的進口量比率,以及當中萊劑的檢出案例。截至本文撰寫當下,全國都無檢出任何萊劑豬肉、內臟。


圖片來源:食藥署豬肉儀表板


然而,就算在貿易談判開放了進口萊豬這扇門,並不代表我國肉品貿易業者,須受迫進口大量萊豬。


根據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的報告,美豬進口量本來就已經逐年下滑,加上2020年至2021年的美國萊豬議題,以及該國豬肉價格劣勢。


我國肉品貿易業者早在2020年12月就已召開過記者會,表示就算開放萊豬進口,也絕對不會進口萊豬,因為貿易業者有自己的選擇權,可以選擇符合國內消費市場需求的產品。


圖片來源:農委會陳吉仲《萊劑釋疑懶人包》

最後,依照豬肉儀表板的數據可見,今年至今的美國豬肉、內臟進口總量,僅占我國整體市場的0.5%。


與過往仍有1%以上的市占率相比,顯見不只貿易業者自主減少美豬輸入,還因此造就國內餐飲業者,針對無萊劑「臺灣豬」的指定使用風潮,也直接提高了臺灣豬肉價值與品牌,讓國內畜牧業受到國人更高的肯定


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賽鴿(上) 一隻賽鴿身價上千萬! 賽鴿有這麼好賺嗎? 淺談台灣「賽鴿文化」

 

(圖/unsplash


 

你知道台灣的賽鴿在國際上,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嗎?比賽方式與國外不同,規則是出名的高難度,而且每隻賽鴿一生只能出賽一次;台灣賽鴿獎金,一場可能牽動上億元獎金分配,一年甚至能高達700億元產值!

 

賽鴿活動起源於歐洲,特別比利時的賽鴿活動最為風行,比利時被稱為賽鴿王國,擁有200多年養鴿歷史,2020年比利時有隻叫做NewKim的賽鴿,以相當於5,400萬元成交,打破史上最貴賽鴿成交紀錄,而台灣最早出現賽鴿活動,可以追溯至日治時期。

 

台灣賽鴿規則

鴿子天生有歸巢性,加上極佳的導航能力,過去通訊不像現在發達時,曾拿來做書信往來的媒介,後來才逐漸發展為「賽鴿」。

 

台灣賽鴿以季為單位,每季由資格賽與5關正式比賽組成,一般來說,一年有3季,分別是春、夏、冬,每季至少有上萬隻鴿子參賽,鴿子須在規定時間內返回鴿舍才能晉級。

 

年齡須是6個月內的幼鴿,且一生只能參加一次,有陸翔、海翔兩種賽制,但如今海翔是台灣鴿界主流賽制。

 

過去台灣和國際賽鴿比賽一樣,主流為陸上競翔,但是「擄鴿勒贖」事件不斷,有不肖人士會在較後面的關卡,在選手鴿可能會經過的路線上設網攔阻,接著透過腳環聯繫鴿主贖回,每隻價錢5千至10萬不等,以及作弊手法頻傳,例如:AB櫥,鴿主人為載運,讓很多鴿友逐漸對比賽失去信心,紛紛選擇停賽或棄養。

 

轉為海上競翔,原本是想讓選手鴿減少陸地飛行時間,也相對減低中網機率,比賽一開始會將選手鴿載運出海,至距離陸地300公里以上,才於海面上放飛,距離大約是台北至高雄,全程實況轉播,較有名的是南海、北海賽鴿。

 

但因為海上較難辨識位置,以及須顧慮風力、風浪、風向、能見度等,因此大幅增加賽鴿難度。

 

台灣賽鴿歷史淵源

回顧台灣鴿界演變過程,台灣最早的賽鴿活動可能是明鄭時期,士兵為了找樂趣,將竹哨綁在軍用鴿上,鴿子飛的時候,氣流經過竹哨會發出聲響,後來演變為鴿子負重比賽──「賽鴿笭」。

 

民間開始流行「賽鴿」的風氣,大約在1930年,當時民間有養俗稱「傳書鳩鴿」的競賽活動,後來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因為糧食短缺,所以養鴿風氣漸減。

 

二次大戰期間,因為日本軍用通訊鴿需求量大增,所以日方用米糧配給,跟民間養鴿者交換;二戰之後,日軍通訊部隊剩下的軍用鴿,有部分流落至民間,成為後來民間養鴿者的基礎鴿系。

 

因戰後養鴿風氣逐漸開展,所以開始有許多鴿會組織雛形成立,在台灣防衛總司令部輔導下,組成「台灣省軍鴿教養會」,並在北中南各分部成立支會,正式舉辦集體放飛的競翔活動。

 

鴿會蓬勃發展,獎金不斷提升,舞弊事件也因此頻傳,使鴿會比賽重挫,1986年,韋恩颱風對台灣鴿界也是另一個傷害,使許多鴿舍受到嚴重損壞,當時很多鴿會都因此停擺。

 

後來鴿會積極開發新放鴿地、新型比賽模式、改革賽制等,才使鴿友重拾比賽信心,成就今日海翔的規模。

 

如何挑選賽鴿

因為台灣賽鴿制度,每隻鴿子終生只能參賽一次,所以鴿友無法透過同一隻參賽鴿,來調整訓練方式、飼料等提高勝算,這也提升比賽的難度、不確定性,因此鴿友們注重參賽鴿的「血統」。

 

為了提高勝算,鴿友們可能會願意花大筆錢,購買骨骼優良、眼睛炯炯有神、戰績輝煌的種鴿來配種,而種鴿價格跟血統、戰績有高度密切相關。

 

因賽鴿常有龐大彩金,所以吸引許多鴿主投入,2018年時,財政部宣布未來個人參加賽鴿團體舉辦的賽事,獎金收入要課稅,就可以得知賽鴿具有一定的利潤,因此被政府盯上。

 

賽鴿門檻很低,只要年滿20歲,擁有出賽資格的鴿子,就可以參加賽事。每隻鴿子在出生一週時,須跟鴿會購買電子腳環,那不僅是身分證,也是參賽資格,一套腳環要價約2,000元。

 

不同鴿會有不同規定,例如,新北市的鴿會規定一個鴿舍至少要買15個鴿環,也就是說,要有15隻參賽鴿才能符合資格。

 

鴿環在一般海翔賽事分有1千元、3千元、5千元、7千元、1萬元不等;陸翔賽事則有5千元、1萬元、2萬元等,賽程結束後,會再依完賽鴿子數量等,按比例分配彩金。

 

(圖/截自@pigeontaiwan168 instagram


感謝您閱讀至最後,暫且不論賽鴿中的黑暗、光明面,是許多前人的奔波、努力,才能成就賽鴿今日規模,即使只是想跟讀者們分享賽鴿知識,就已洋洋灑灑寫了幾頁,下回再與大家分享大學內也有賽鴿相關課程,以及為何賽鴿相關刊物,都會放上參賽鴿眼睛的特寫,如有筆誤,還請不吝指教,謝謝!

 

參考資料:

史上最高身價!比利時賽鴿5400萬元結標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0B16A10M1

返家路遙遙:賽鴿是台灣之光,還是非法博弈?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673/3398693

台南鴿笭文化季 逗陣感受超過百年的文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PtAIo3xL9Y

賽鴿地下賭盤藏億元獎金 訓鴿師苦心培養卻遭有心人"擄鴿勒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DLzyKaGj_Q

人不如賽鴿!超豪華鴿舍要價3百萬 冬暖夏涼不漏水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20809/85118.htm#ixzz7ABvg838l

大學教賽鴿 鴿友慕名來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375364

台灣鴿界發展史

https://www.nicepigeon.com/news_detail.php?id=101

在天空飛翔的鈔票 台灣賽鴿利益解密與合法化之路

https://unews.nccu.edu.tw/unews/%E8%B3%BD%E9%B4%BF/

台灣海上競翔發展史

https://www.116foto.com/NET20/Article/Detail.aspx?AMId=13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動物福利抬頭,「免疫去勢」提供豬隻去勢新方案


圖/pixel


根據2010年的報告,歐洲每年去勢(閹割)約一億頭公豬,佔80%的公豬,其目的是為減少肉品「公豬臭」。其中僅有5%的豬隻有被施行鎮痛與麻醉、41%的豬隻僅被施行鎮痛,大部分豬隻是未進行任何人道處理,故依據動物福利政策目標,以及推動團體的壓力之下,歐盟宣布自2012年起,逐步以「替代方案」取代「物理性手術」去勢,期許2018年能達到該目標。


縱使歐盟並未完全達到該目標,但這項目標仍在進行中。挪威、荷蘭、瑞士、瑞典、丹麥等國,都已經在2016年前立法禁止無鎮痛、無麻醉閹割,而德國、法國是在2021年立法禁止。


不過如此作法,也是有些缺點,例如增加閹割時的藥物使用成本、以及獸醫師處方核可使用等過程。


歐洲一些養豬國家,也有專家提出幾個作法,例如:提前在豬隻性成熟前上市,或是「聞臭師」選拔法,但似乎都不是很實際的作法,而且經濟效益恐怕不高。


免疫去勢(疫苗去勢法)則是另一種作法,並且早在2016年,由Steve Pollman博士,於德國都柏林舉辦的國際養豬獸醫大會提出。


此法乃透過免疫方法去抑制公豬睪丸功能,減少雄烯酮(Androstenone)與糞臭素(Skatole)堆積,而這正是造成公豬臭的分子。這項發表在當時頗受關注


而且根據當時的12個試驗數據,顯示免疫去勢法比傳統的物理性去勢法,提高了4.3%的日增重與8.4%的飼料換肉率。Steve Pollman博士進一步研究表示,對母豬也一樣可以透過抑制性腺功能,達到類似效果。


另一位英國的專家John Mackinnon則表示,傳統的物理性去勢法,因為緊迫與傷口的關係,容易造成豬隻的術時、術後感染風險,而免疫去勢法則能降低此風險


我國的聯亞生技公司,雖然近期廣為人知是因為研發COVID-19疫苗,但其實早在2015年,就已經投入畜牧業界研究,提出Luteinising-hormone releasing hormone (LHRH)中和抗體的方式,以免疫法來抑制公豬睪丸發育,達到去勢的效果。

比較可惜的是,根據筆者電訪聯亞生技公司的動物疫苗部門,此免疫去勢疫苗並未在當時取得成功,據其分析表示,因為當時國內的動物福利意識尚未抬頭,而國內養豬市場接受度與廠商推廣、行銷也有限。所以,到目前為止,反而海外有國家已註冊通過、開始銷售,但國內並沒有通路可循。


但在國內動保意識抬頭的當下,也許我們還是有機會能看到去勢疫苗的重新問世,或許可帶動國內養豬市場新話題。


圖/馬可波生活娛樂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1. Castration of piglets in the EU (europa.eu)

                  2. <<Examining Alternatives to Painful Piglet Castration Within the Contexts of Markets and Stakeholders: A Comparison of Four EU Countries>> Li Lin-Schilstra等人,2021

                  3. Novel castration alternative boosts pig performance and welfare | WATTAgNet

                  4. 聯亞生技

2021年10月16日 星期六

為什麼保久乳、保久調味乳可以放那麼久?

 

圖片內容物非羊奶保久乳,僅為示意圖。(圖/畜牧經濟 攝)


或許大家小時候都有被早餐店,用膠帶跟玩具包在一起的玻璃瓶保久乳吸引過,但父母可能會以「這個沒有冰」拒絕購買給孩子,那麼為什麼保久乳不用冰呢?

 

保久乳是什麼

保久乳跟鮮乳的乳源一樣都是生乳,只是包裝、殺菌溫度、時間不同,使保存期限有所差異。

 

根據台灣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鮮乳的殺菌方法,歐美多採巴斯德滅菌(Pasteurisation),又稱高溫短時間殺菌法(加熱至72℃,保持約15秒),國內架上須冷藏的鮮乳,大多採超高溫短時間殺菌(120-130℃,約2-5秒),所以保存期限較短,且須冷藏。

 

而因為保久乳先透過高溫殺菌,已幾乎把生乳中的細菌殺死,再加上無菌包裝技術,所以不需要加防腐劑、冷藏,就可以常溫保存長達6-9個月,目前包裝有鋁箔包、易開罐、玻璃瓶。

 

此外,將保久乳翻過來看營養成分表,可以發現蛋白質、鈣質含量跟鮮奶差不多,但是生乳中的維生素B12、乳清蛋白可能會在殺菌過程中,流失得比鮮乳的還要多。

 

大量產鮮乳的國家,製作保久乳外銷他國

若生乳供過於求,例如生產鮮乳大國紐西蘭,會將其製為保久乳,因為可以長期常溫保存,所以能外銷至其他國家,而且價錢比鮮乳便宜,國內通路中,大部分國外進口的保久乳,多來自紐西蘭,若一次買一箱,平均每瓶一公升的保久乳只需台幣40元。

 

此舉不僅能不浪費酪農、牛或羊媽媽辛苦泌乳,還能創造貿易機會,提醒大家購買時,要注意看成分及標示,內容為「100℅生乳製造」,還是「保久調味乳」。

 

國內流通市場牛奶的保久乳,常見的品牌有光泉、福樂、台農、義美,而羊奶的有中英、全國、新光牧場。除了原味的保久乳外,也會看到有調味乳,那麼中間有何差別呢?

 

調味乳與保久調味乳

國內乳品廠為了提供多樣化選擇,研發出多種口味的調味乳,例如:木瓜牛乳、巧克力牛乳。依國家標準(CNS 3057)規定,「調味乳」是以50℅以上生乳、鮮乳或保久乳為主要原料,再添加調味料等加工製成,若為保久調味乳,都須在外包裝註明清楚。

 

因調味乳的生乳含量較少,所以其營養價值和一般保久乳相比較低。假設有一瓶含有51℅保久乳的調味乳,剩下49℅可能是砂糖、水、色素、香料等,這可能也是父母不願讓孩子喝調味乳、保久調味乳的原因之一。

 

若害怕鮮羊奶、鮮牛奶的味道,或許可以從調味乳開始嘗試,只是飲用時要留意糖分、熱量攝取。

 

相關新聞》

淺談台灣「羊乳」 從家庭副業到專業化飼養場,從清晨宅配到銷售通路皆可見

2021年10月14日 星期四

非洲豬瘟將有解方,美國農業研究局發表部分成果

美國農業研究局(Agriculture Research Service,ARS)在九月底發表一項成果表示,目前研究的多家非洲豬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疫苗中,其中一家疫苗產品顯示出,對於目前亞洲流行的ASF病毒株之保護力,並且在歐洲種與亞洲種的豬隻,皆能看到效果,這與一開始僅見於歐洲豬種的保護力相比之下,是振奮人心的消息。


亞洲是全球豬肉的供應者腳色,喬治亞共和國於2007年發現非洲豬瘟以來,一路逐漸擴散到東亞,造成不小的損失。雖然美國與臺灣都屬並未淪陷為疫區,但不可不防,所以地球村一員的美國,也跟臺灣一樣關切非洲豬瘟的預防。


根據Successful Farming報導,中國與東南亞十四個遭逢非洲豬瘟的國家,總計這幾年就損失了數千萬豬隻,經濟損失在5千5百億至1.3兆美元之間。並且,近期在海地、多明尼加等南美國家也有非洲豬瘟案例報告。


ARS研究員Douglas Gladue表示,最新分離的非洲豬瘟病毒株所研發的疫苗,可以在不同豬種得到商品化疫苗般的效益,而這種減毒力活毒疫苗,能防止非洲豬瘟爆發、減少豬肉供應鏈的危害。


研究中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豬隻,在接種後兩周達到免疫力;但所有豬隻在四周內,可達完整保護力。


由於上述的成果,仍屬於研究室階段,接下來會在越南繼續進行田間試驗,在商品化製程條件下,評估疫苗的安全性與效力。






參考資料: 美國農業研究局Successful Farming





2021年10月10日 星期日

淺談台灣「羊乳」 從家庭副業到專業化飼養場,從清晨宅配到銷售通路皆可見

(圖/pexels)

提到羊奶,就會想到過去國小時,會和同學們團體訂購,除了原味,還有巧克力、草莓等口味,羊奶除了是良好的蛋白質營養來源,也因為其中的酪蛋白形態類似母乳,所以比牛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本草綱目》也有記載,「羊食百草,其肉滋補。又說羊乳性溫,其乳亦補。」但過去台灣養殖乳羊跟肉羊,民眾較視為家庭副業,規模都不大,羊乳產業後來怎麼發展,還發展出羊乳標章呢?


羊乳的優點

和牛奶比起來,羊和人一樣屬於「頂泌式泌乳」,牛則是「局部式泌乳」,前者在泌乳過程中,會帶出母體細胞,含有許多生長因子,而且其中含有核苷酸、牛磺酸等營養成分,為其含量為牛奶的約三倍。


除此之外,羊奶含有β-酪蛋白,而牛奶以α-酪蛋白為主,前者在腸胃中形成的凝乳,會比後者更細緻、均勻分布,因此更好吸收,也比較沒有喝牛奶會有的過敏問題,這也曾是羊奶業者主打羊奶改善過敏問題的行銷策略。




羊乳標章GGM(Good Goat's Milk)圖案以小羊為主體,代表純、真、新鮮無汙染的羊奶品質,豎直的耳朵就像大拇指比讚,底色為青草的翠綠色;因為羊奶的產量比牛奶少,所以為了避免不肖商人魚目混珠,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養羊協會負責此認證。


(圖/pexels)


乳羊養殖現況與發展

根據2019年農業統計年報資料,國內總飼養羊隻有134,789頭,肉羊94,293頭,乳羊40,496頭,因為飼養成本、氣候等因素,所以近5年來,肉羊、乳羊的飼養頭數都逐年下降。


一開始養羊並不被視為產業,而是家庭副業,卻因為養羊協會的發展,社會各界開始重視。1983年成立「台灣省乳羊協會」,2年後,1985年南部地區的羊農籌組「台灣省嘉南羊乳運銷合作社」,在嘉南羊乳運銷合作社成立3年後,政府、社會各界開始注意養羊產業,特別是羊奶商品的潛力。


1988年,雲林縣肉品市場開辦台灣第一個羊隻拍賣的業務,到1995年時,養羊團體、鄉鎮產銷班等組織,累計超過40個,因後來羊隻飼養頭數大增,市場供大於求,使不少養羊戶離牧。


於是1996年,全國性的羊農團體──中華民國養羊協會,被創立了,盼望能協助政府政策、輔導養羊產業、為羊農收益謀求福祉,並加強養羊戶的交流與合作。


2010年養羊產業發生羊痘疫情,再次重挫產業,使產業結構又重新調整,經養羊產業、產官學合作努力下,同年6月底,陸續完成全面性施打羊痘疫苗,疫情才獲得控制。


(圖/pexels)


羊奶從乳羊場到餐桌上

羊每天都要吃新鮮的牧草,因此餵食工作只能半自動化,不需擠乳的羊一天餵食2次,正在泌乳的羊每天餵食3次。


與乳牛相比,乳羊的泌乳量較少,平均每隻母牛泌乳每天約20~30公斤,而母羊每天平均可以擠2公斤,母羊生產後一般可以泌乳10個月,目前國內的乳羊場,主要選擇阿爾拜因、薩能等品種,也會加以雜交配種。


過去羊奶因為被視為家庭副業,所以多為自產自銷,品質可能會有些良莠不齊,規模也不大,酪農無法取得合理的利潤。羊奶特殊的味道,有時候也不一定讓習慣於牛奶的消費者接受,因此市場一直以來都很有限。


自從有各樣的養羊團體、組織成立,將養羊戶資源整合、輔導酪農提升飼養管理技術,並設立專業羊奶家工廠,透過共同採購降低生產成本,也因為當時國內經濟水準提升,才將羊奶推廣給更多社會大眾。


綜上,羊奶多為由經銷商二次加熱後,以小瓶裝方式,送到家門口的保溫箱,但是前幾年來,羊奶市場衰退,可能是因為少子化、味道、以牛奶為主的飲食習慣等,導致小瓶裝羊奶業者的訂單減少,生鮮市場也不太容易見到整罐裝的羊奶品牌。


為了穩住市場,羊奶業者積極開發新產品、新通路,現在於許多超市、少數手搖飲業者,都能見到羊奶與羊奶基底的飲料,或是一定比例混和牛奶以減少羶味的產品,可見經過行銷策略改進,羊奶消費群已經從學童,逐漸轉變為更廣泛的大眾。


最後補充一個小知識,因羊奶乳脂肪中的短鏈脂肪酸較不安定,所以當乳中短鏈脂肪酸氧化,例如:羊油酸、羊脂酸及葵酸,就會產生羊奶特殊的羊羶味,其中羊奶的葵酸含量是牛奶的三倍,這也是羊奶有特殊風味的原因。


2021年10月7日 星期四

臺南科技園區發展,壓縮畜牧養殖空間

臺南以養殖業聞名,除了眾所周知的豬場、雞場,和酪農特區之外,臺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氣候,也相當適合各種漁業飼養、沿海捕撈;近年因科學園區拓展,土地徵收逐漸進行,約有15~20%養豬戶的畜牧用農地,正在或已面臨徵收。


因此,以畜牧養殖產業觀點來看,臺南通常會被認為,排序僅次於雲林、屏東、彰化等重鎮,而位居前四大區。此外,臺南又是六都行政區之一,可謂是一個相當綜合體的城市。


早在1990年時,眼見新竹科學園區的成果,臺南便有立委提案欲複製其成功案例,於是在國家均勻發展與各種評估後,行政院國科會便於1995年選址,將臺南市安定區、新市區、善化區劃為科學工業園區。近幾年在臺南市政府執行之下,發展的成果也相當顯著,知名科技廠商陸續進駐該園區。


若民眾有空,往該地區走一遭,便可見規模之盛大,未來也將往北銜接嘉義太保、往南銜接高雄路竹與橋頭,形成南部的一條科技園區廊帶。


30年來,景色截然不同。臺南科學園區的發展,在有限的土地上,勢必擠壓當地原有的畜牧業發展空間。以臺南市政府地政局資料的土地劃分,加上口蹄疫後的臺南市養豬協會登錄名冊綜合來看,上述提及的計劃用地中,原先在新市、善化、安定三個地區的養豬戶計有將近70戶。


但因近年科學園區拓展,土地徵收也逐漸進行,約有15~20%養豬戶的畜牧用農地正在或已經面臨徵收。且在未來數年中,隨著科學園區持續開發,在筆者做獸醫服務的這三區,將有更多養豬戶的畜牧用農地會面臨到來的危機。


咖啡色區塊為將來科學工業用地


此為筆者業務地圖登錄的養豬戶地點



根據樂屋網登記之農地價格,新市區農地大約落在每坪1萬元新台幣上下,而當地養豬農民林國雄表示,徵收地段的價格,是每分地約3000~3600萬,換算成293坪做比較的話,價差超過十倍以上。


林國雄表示:「年紀也大了,第二代不接手,剛好要被徵收這五分大的土地,不如直接當退休金領一領。」


此外,雖然土地換現金是一大誘因,但對於一些不願意被徵收換現金的地主,也可以向政府申請以地換地。


綜上來看,在筆者與養殖業者拜訪的經驗中,緊鄰臺南科學園區的這些養殖業者,對於未來的事業發展多不樂觀看待。


一方面是面臨政府土地徵收,另一方面則是業者年紀偏大,倘若第二代接手意願不高,多半在綜合考量後,會選擇放棄繼續飼養,或是轉向與大型飼料廠如卜蜂、大成、新農科等飼料公司契約合作。


甚至更可能的是,在徵收到來之前,就因為周遭住宅興起,變成社區中的嫌惡設施,而讓農民自主逕行減養、抑或打算賣出土地、設備等停養考量。







2021年10月2日 星期六

10月起,199頭以下持續禁用廚餘 農委會祭出2大方案輔導

 

屏東縣養豬場數量居全國之冠,高達1507個,其中多為小型養豬場,多數都在百頭以下。(圖/pixabay


為了防堵非洲豬瘟,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9月暫停廚餘養豬1個月,929日宣布,10月起199頭(含)以下的豬場,持續禁止使用廚餘,恢復飼養200頭以上的豬場使用廚餘。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統計,全台199頭(含)以下的豬場,計有2101個,其中273個養豬場,原本就已取得環保署,廚餘透過高溫蒸煮再利用的資格。

 

目前有大約60個養豬場,有意願因應政策,增養至200頭豬以上,以便繼續使用廚餘養豬,但是豬場須再投資,更新設置三段式汙水處理設備。

 

農委會因應禁止使用廚餘政策,提供2大方案,第一個,轉用飼料,每頭豬可領2,500元補助,申請期限至31日。

 

第二個,若養豬場評估後決定順勢退場,按照豬場面積、養殖頭數評估補助金額,至少可領40萬元,因需要現場丈量等行政作業,所以申請期限至2022131日。

 

199頭以上,欲恢復廚餘養豬的豬場,須依規定,加強廚餘高溫蒸煮設備,並且要重新跟政府提出申請,才可恢復,要注意的是,若在申請核准前違規,將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及《飼料管理法》,最高可處300萬元。

 

另外,禁止廚餘養豬期間,也不能搬運廚餘至養豬場,若經查獲將依《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裁處5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以及《飼料管理法》裁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

 


2021年10月1日 星期五

電力緊縮危及工廠產能,中國畜牧業者成本高漲

2021年9月30日,根據中國路透社採訪當地農民與產業分析人士所作的報導,由於中國政府的電力提供緊縮政策,中國國內的黃豆粉碎工廠必須因應關閉、減少供給,此舉致使豆粉價格上揚。就相關業者表示,中國北部與東北部,在上週便至少關閉一半的黃豆粉碎工廠,最快也要10月1日國慶連續假期後才開放。

豆粉乃是經由黃豆粉碎後,作為豬、雞、魚等物種,其飼料中的蛋白質來源。

金融分析公司StoneX的分析師Darin Friedrichs表示,由於中國正處於後非洲豬瘟時期,豬隻在養頭數在狹縫中復甦,但豬肉需求量尚未回升,養豬業者利潤也非常微薄;倘若此時,飼料成本又因此提高,對農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然而,據路透社採訪的匿名人士表示,中國官方禁止當地從業人員對外界發表意見。

中國當地媒體(MySteel)的統計報導顯示,全國粉碎的黃豆容積,從八月迄今,減少了9.4%,相當於768萬噸。天津作為北部主要的生產基地,每噸豆粉價格,從上周便漲了220元(人民幣),來到3,800元;預期在今年國慶假期前僅會微幅下降。

許多飼料業者便將飼料中的其它原料比例增加,這衝擊使其它原料因此價格跟進上揚。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的資料顯示,飼料價格在一年前就漲了10%,但豬肉價格卻在近兩年處於史上最低。官方也表示,自上個月以來,豬農養的每頭豬,都要虧500元,並且還會繼續下探。

除此之外,中國境內的油菜籽擠壓廠,也是限電政策下的受害者,這與煤的供應有限與價格飆升有關。Friedrichs進一步表示,限電政策適逢玉米採收季節,對玉米乾燥過程不利。

總之,限電政策確實打擊了中國各大產業,這讓許多分析師不得不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下調今年的展望。


圖片來源: https://www.sohu.com/a/350183468_299681


參考資料: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china-power-animalfeed/chinas-farmers-face-more-pain-as-power-crunch-drives-up-feed-costs-idUSKBN2GQ0D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