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初卵蛋」更營養嗎?其實雞蛋這樣料理,最保留營養物質



市面上有多種類別的雞蛋,認證蛋、動物福利蛋、機能蛋,從名稱可以得知前兩者具認證標章,後者為在飼料添加特別營養成分的雞蛋,那麼,什麼是初卵蛋呢?又能在哪邊買?


何為初卵蛋?

初卵蛋又稱開窩蛋、處女蛋、初產蛋、初生蛋、聰明蛋,為小母雞成長到初產階段(約18-28週齡)後,積蓄約3-9天營養,所生的雞蛋。


其特色為雞蛋體型小,重量約42-54公克,因小母雞的卵巢剛長成,但隨著母雞的成熟、環境、飼料因素影響,之後產下的雞蛋會逐漸變大;以及蛋黃較濃郁、蛋白水分含量較少,吃起來口感較Q,受多人喜愛。


有些不可考據的資料指出,初卵蛋是母雞一生的精華之最,營養價值高、是男女老少最佳補品、卵磷脂含量高於普通雞蛋,可以補腦、增加記憶力。


但筆者依據專業認為,初卵蛋和一般雞蛋,營養價值相近,不過口感的確有所差異,「初卵蛋」是種增加市場差異化的策略方式,能滿足顧客不同需求,也為蛋商增加競爭力,並無表示否定之意。


只是初卵蛋進一步的定義有點模糊,有些商販認為是小母雞開產的12週內,所產下的雞蛋稱為初卵蛋,有的則稱8週,也因產量少,所以一般市面上很難買到,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通路購買,底下介紹富農初卵蛋,嚴選年輕、健康的母雞,在身體最佳的狀況下,初產期1-6週內所產下的新鮮雞蛋。





想了解如何挑選好蛋,可以點選畜牧經濟報文章:

蛋黃越紅越營養嗎? 挑新鮮最重要!4要點教你挑好蛋、吃健康

https://lenewstw.blogspot.com/2022/01/4.html



雞蛋如何煮最不流失營養?

根據康健雜誌,一篇刊登在《營養學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的研究指出,熟雞蛋在腸胃的營養吸收高達90%,而生雞蛋卻只有約50%,顯示出,熟雞蛋比生雞蛋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為何雞蛋無法百分之百被人體吸收呢?因雞蛋含有抗生物素(avidin)、生物素(biotin),兩者結合後會阻礙腸胃吸收,但經烹煮後,抗生物素會被破壞,因此更容易被吸收。


料理方式中,又以「水煮蛋」營養價值最高,因高溫煎、炸,可能導致油品變質、雞蛋流失較多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而且前者蛋黃中的膽固醇未接觸空氣、氧化,較不易造成身體負擔。


總結而言,雞蛋營養價值高,含人體需要的8種胺基酸,且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葉酸,蛋要吃得營養、健康,除了挑選優質蛋品外,也要懂得如何料理。

2022年3月23日 星期三

沙門氏菌對畜牧業所造成的破壞 《豬隻篇》

豬隻的沙門氏菌感染

最早從豬隻身上分離出的腸道沙門氏菌(Samonella enterica)血清型為Choleraesuis,在當時還被誤認為是豬瘟的致病原。


沙門氏菌對豬隻造成的影響,取決於感染的血清型,和豬隻的年齡。每個地方的沙門氏菌症,反而與豬隻密度、管理方式、混養等因素較無相關。



門氏菌的血清型與臨床症狀有關,主要可分為兩群:

1)宿主特異性的血清型,如S. Choleraesuis

2)無所不在的 S. Typhimurium。


S. Choleraesuis已很少見,只能從零星的案例分離到。但後來才瞭解,在豬隻身上還是可分離出多種腸道沙門氏菌(Samonella enterica)的血清型,其中部分是人畜共通病原,可因為食物鏈關係與牧場環境因素傳染給人類,而這樣便造成典型的腸胃炎。


腸道沙門氏菌的其中一支血清型S. Typhimurium,是豬隻身上最常被分離到的。類似的血清型,如:S. Derby,其分布範圍也橫跨了大西洋兩岸,被認為是豬隻身上第二常見的一型。


傳播途徑

「糞口途徑」是沙門氏菌最重要的傳染方式,豬隻是由口攝入感染、糞便排菌傳播。但是,上呼吸道吸入感染物質,也是另一個可能途徑。


肺炎是S. Choleraesuis感染後常見的致病結果;許多研究顯示,實驗性質地鼻腔接菌攻毒,是能成功感染豬隻的。


由呼吸道途徑感染S. Choleraesuis的豬隻,比口部攝入感染的豬隻之症狀還嚴重。觀察發現,扁桃腺與肺是沙門氏菌侵入的重點器官。


豬隻的沙門氏菌症主要有兩種:

1)宿主本身感染S. Choleraesuis後的菌血症;

2)其它多種血清型,如S. Enteritidis感染所造成的腸炎。


可以預期地,密集飼養的離乳豬,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就高。


如同其它宿主特異性的血清,S. Choleraesuis可誘發幼齡動物與成熟動物的疾病。而S. Typhimurium僅針對6到12週齡的小豬,鮮少影響成熟動物,後者較常形成亞臨床感染,但也因此變成帶原的動物。


總結來說,臨床上的豬隻若感染S. Choleraesuis即可能造成「菌血症」;而感染S. Typhimurium這種腸胃型的沙門氏菌者,常可見典型的腸胃炎。


顯微鏡下的沙門氏菌。(圖片來源Volker Brinkmann)



獸醫師補充

根據2020年,由Price等人在<<亞洲家禽科學期刊Asian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的研究可知,多醣體可以有效地減少產蛋雞的沙門氏菌感染症狀。


在蛋雞場的腸道型的沙門氏菌感染田間試驗中,以多醣體補充的產蛋雞組別,其盛行率是16.7%;相對地,對照組的產蛋雞,其盛行率高達58.3%。


可見多醣體作為取代抗生素的成效,除了蛋雞養殖適用之外,也提供給其它養殖業者一個新觀點。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沙門氏菌對畜牧業所造成的破壞-前言

腸道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病原

眾所周知的腸道沙門氏菌(Samonella enterica),可再依其抗原表現的不同,區分成超過2,400種血清型。但是,人類醫學與畜牧產業中,多數的沙門氏菌案例,卻僅僅是由其中的少數幾個血清型造成。


沙門氏菌長久以來,是全球常見的食物汙染源,也因此可說是人畜共通的病原,並且在野外動物與眷養動物間皆可發生。


腸道是沙門氏菌所窩藏之處,因此可從動物糞便中驗出,也可能會在「畜殖食品廠、屠宰場」的生產操作過程,因為接觸到這些糞便,形成污染串聯。


沙門氏菌進到動物或人類體內傳染途徑,又分為空氣傳播糞口傳播,沙門氏菌經消化系統排出體外,會對環境繼續造成汙染,開啟下一個傳染循環。


沙門氏菌。圖片/shutterstock

沙門氏菌感染的症狀


沙門氏菌感染的症狀,通常會造成嘔吐、腸炎與下痢,嚴重的話,還會造成菌血症,後果便是腸炎伴隨高燒。

以動物而言,患畜呈現精神頹靡、昏沉,並且食慾下降。特別年幼或特別年老的動物,以及免疫抑制下的動物,會因為感染,造成症狀加劇,例如:下痢至嚴重脫水、菌血症、肺炎與呼吸道症狀,甚至造成死亡!

即使是康復的動物,仍可能持續下痢一陣子,但這些動物,隨時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帶原者。

因沙門氏菌能存在腸腔表面、淋巴結,或在禽類的盲腸扁桃淋巴組織。也因沙門氏菌無法斷根,倘若動物又因為其它疾病造成免疫問題,也可能再度復發。

獸醫師現場經驗


以筆者本人(畜牧獸醫)在國內某一私人大型畜殖場的非學術田間試驗為例,保育舍的小豬(已斷奶,約10公斤至20公斤階段),總是發生沙門氏菌感染之下痢,對場內員工的飼養成績造成壓力。

該場獸醫頻繁地更替、添加不同類抗生素於飼料,數次下來的改善成果已相當有限,並會影響其它腸道益生菌叢的正常生態之維持。

而筆者建議該養殖農民,於飼料中多添加β-1,3/1,6多醣體,在調節兩週後,接下來的兩個月的保育舍小豬,沒有再發生沙門氏菌症狀。但在兩個月的試驗結束後,隔週,又開始於場內復發沙門氏菌。

身為畜牧從業人員的您,對此成果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在消費者的角度,您如何看待沙門氏菌造成的食物汙染呢?


下集,我們將進一步揭露家禽業,長期以來的沙門氏菌困擾,這也是身為農場端的養殖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2022年3月12日 星期六

挑戰味蕾辨差異! 以「肉類餐點」為主的漢堡王,將推1個月「素食菜單」

 



受烏俄戰爭影響11日,連鎖餐飲品牌漢堡王宣布,停止在俄羅斯的業務,此外,還丟出一震撼彈,以「肉類」菜單著名的他們,將於其倫敦旗艦餐廳,推出為期1個月的「全素食菜單」,並表示若迴響良好,可能會開設更多「永久性無肉餐廳」。不禁讓人擔心,這股風潮是否會影響畜牧業經濟體?

以肉類菜單為人所知的漢堡王,日前宣布3月14日起,為期一個月(3月14日至4月10日),改造倫敦萊斯特廣場旗艦店,為全素食餐廳。

漢堡王的新聞稿表示,這是「全球首間這樣做的漢堡王餐廳」,並稱公司對此決定具長遠規劃;餐廳菜單將包含標誌性餐點:植物皇堡、素食皇家,並增加超過15種新選擇。

兒童素食菜單
在萊斯特廣場旗艦店,發送給Plant Based News的電子郵件中,證實該店在一個月試營運期間,所有菜單都是素食,包含兒童餐!

英國漢堡王的凱蒂.埃文斯(Katie Evans)說:「我們為全新的無肉菜單,感到無比自豪,並且,絕對會提供毫不妥協的高品質餐點,(無肉菜單)也反映了我們持續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和創新的產品。」


她又說:「這符合我們『
2030年前,實現50%無肉菜單的目標』,以及『擔負可持續性企業責任的承諾』。 」漢堡王為履行企業責任,萊斯特期間餐廳營運期間,只要購買植物皇堡、素食皇家,就會捐贈10便士,用於城市植樹。



素食業者挑戰大家的味蕾
為漢堡王製作素食肉餡、素食雞塊的素食屠夫(The Vegetarian Butcher)表示,他們製作的植物肉產品很多汁,並邀請肉類愛好者品嚐、辨別差異,「 我們挑戰你的味蕾!」

無肉餐點如炫風般,在各食品企業、餐廳掀起流行,人們飲食習慣改變,加上近期因大環境、戰爭等因素,導致通貨膨脹、物價與飼養成本提高,可能也會帶動肉品價格抬升。

無肉餐點的崛起,對消費者而言,或許是一種替代、嚐鮮新選擇,若物價持續上漲,對畜牧業必定會產生衝擊,只是幅度大小,還需進一步觀察。

後記
筆者好奇想請問各位讀者,若購買植物肉漢堡,能幫助植樹,那麼若未來購買肉品、肉類產品,食品業者也投入升級台灣畜牧產業、提升動物福利的行列,身為消費者的大家,願意買單嗎?

參考資料:Plantbasednews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禁用抗生素之後,畜牧產業該如何處理病原菌呢?


由於世界各國的畜牧產業,已經趨向減用,甚至禁用抗生素的潮流,這促使廠商、專家學者們,無不致力於尋找新的替代方案。

噬菌體(Bacteriophage)是一種病毒顆粒,可以感染特定細菌,並且在其體內複製增殖,最後造成細菌溶解死亡。若這些細菌是致病的,透過噬菌體殺滅,對畜牧場來說,是一種控制病原的有效策略。


何謂噬菌體?

什麼是噬菌體呢?Alexander Sulakvelidze解釋道,噬菌體是地球上最廣泛存在的有機物質,並吃重地扮演著微生物生態中的平衡角色。

噬菌體是針對細菌感染的病毒,其結構與一般病毒無異。噬菌體的基因物質,一般由結構蛋白合成的外殼所包覆。


這些基因物質是DNA與少許RNA組成,其中編碼著包含結構(殼蛋白)與非結構蛋白,後者乃病毒複製所需。並且,這些基因物質由其宿主的核酸酶保護,因而可以在宿主的細胞中存活。


噬菌體的作用模式(溶菌作用)

噬菌體附著在細菌細胞(附著階段),並注入其DNA或RNA至細胞中(注入階段)。噬菌體DNA進行複製,並且表現出來,以製作各種蛋白質,其中包括殼蛋白(DNA複製與蛋白質合成階段)。


殼蛋白組合成病毒外殼,並且填入DNA,便產生更多新的噬菌體。


在溶菌作用的後期,噬菌體的基因開始在細菌細胞膜,與細胞壁上合成「穿孔蛋白」。


該孔洞會讓水流入,致使細菌細胞膨脹、爆裂。因而釋出的新噬菌體,能尋找新的細菌細胞附著,進行下一次溶菌作用(圖)。

圖片來源:Microbe Online

業界新產品

韓國有廠商正研發畜牧使用之噬菌體產品,可以作為2022年的後抗生素時代之用。


其中以雞尾酒式的作法,混和了五種噬菌體(兩種噬沙門氏菌、兩種噬桿菌、一種噬梭菌)。目前已經在歐盟之外的國家推廣,各自可以殺滅其菌種內的95%菌株(高達740種病原株)。


業者宣稱,可以針對家禽傷寒(Fowl typhoid)、雛白痢(Pollorum disease)、食物媒介的汙染、家禽腸桿菌(Avian Colibacillosis)、壞死性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後語

隨著全球各國抗生素禁用法案施行,臺灣也不落後於世界趨勢。除了短胜肽、胺基酸、精油類、皂甘類、多醣體等,眾多處理經濟動物之病原菌的替代產品問世,「噬菌體」是一種將已知微觀生態的概念,應用成新興解決方案,也期待國內代理商的引進。


參考資料:Bartosz Kulig, CJ BIO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除避免物理性接觸外 ,預防、克服「病毒性疾病」關鍵

為了提升免疫力,除吃保健食品外,也有些民眾把「防疫茶」當水喝,是否還有其他預防、克服「病毒性疾病」的方法呢?來看看韓國知名的胺基酸大廠「CJ BIO」專家怎麼說...


預防與克服「病毒性疾病」關鍵要點

綜觀所有病毒性感染,最重要的都是避免與病毒產生「物理性接觸」。


無論是人們或動物都一樣,應盡最大可能,避免暴露於病毒存在之處。


例如:人類感染COVID-19,每個人的症狀也許都不同,這取決於「年齡」與其「免疫狀態」。


而對於家禽、家畜來說,也一樣適用。以肉雞來說,健康的肉雞,對環境的耐受性較好,當然對於疾病傳染有較佳抵抗力。


微觀來看,特別是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B細胞」,可以直接攻擊遭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幫助宿主克服病毒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胺基酸與核甘酸的角色相當重要,因它們可以影響免疫細胞的分化,以及活性,例如:左旋甲硫胺酸(又稱蛋胺酸)、精胺酸。


所以綜合以上所述,對人類、經濟動物而言,適時補充各種「胺基酸」,能有效協助身體對抗病毒性感染。


人體食用胺基酸小提醒

胺基酸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取,例如:牛奶、雞蛋、鮭魚、牛肉、黃豆等,但注意勿過量攝取胺基酸,高蛋白飲食恐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若您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或是腎臟功能退化的長者,建議先和醫師討論。


要想提升免疫力,預防、克服病毒性疾病,建議還是從規律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運動開始,透過排汗加速體內毒物排出。盼在後疫情時代,我們都有健康的身體,與Covid-19共存、共榮。

L-蛋胺酸結構式


動物飼料添加劑的蛋胺酸包裝工廠一隅



參考資料:CJ BIO-Hanwoo Kim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為何烏俄戰爭使能源、糧食價格飛漲?關於「東歐穀倉」,必知3件事

 

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進入第7天,根據俄國塔斯新聞社報導,兩國第二輪談判,將於當地時間,2日晚間於白俄羅斯舉行。


戰爭不僅造成許多民眾傷亡,恐怕也會導致黃豆、玉米、牛奶等,大宗物資供應,因俄羅斯、烏克蘭,在全球糧食供應鏈中,佔重要地位。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表示,已擬定4個策略,確保飼料玉米穩定供應。


1.烏克蘭為世界糧倉

身為前蘇聯時期,重要的農業基地,烏克蘭盛產小麥、玉米、黃豆、向日葵等,素有「東歐穀倉」之稱;俄羅斯也是農作物出口大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2021-2022年,兩國的小麥出口總量,佔全球的23%,將近四分之一,主要供應中東、歐洲地區。


兩國玉米出口總量,佔全球約18%,特別的是,烏克蘭是僅次美國、巴西、阿根廷,為全球第4大玉米出口國


兩國衝突、全球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影響農作物耕種及出口,供需比例下,使糧食物價大幅上漲,這也使下游糧食物價、飼料廠成本上揚。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月25日,於臉書發文表示,團隊已擬定4個策略,盼確保國內玉米穩定供給。(圖/陳吉仲臉書)


雖然台灣較少跟烏克蘭、俄羅斯進口飼料玉米,但為因應國際情勢、確保市場有穩定飼料玉米供給,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團隊已擬定4個策略,並將落實執行。


1)超前購儲飼料玉米安全量:

3月中前,預先採購完,未來6個月飼料玉米需求量226萬公噸,保證國內到8月底前,飼料玉米供應無虞。


2)確保飼料玉米庫存量:

為避免國際情勢不穩,影響海、空運,擴大租賃國內港口穀物倉儲空間,使總倉容提升到35.5萬公噸,增加可掌握調節供需的庫存量。


3)擴增安全庫存倉容空間:

協調臺糖公司,新建6萬公噸飼料玉米圓倉,並彈性調撥符合使用條件的公糧倉庫。


4)大國內生產面積,增加自給率:

「綠色環境給付獎勵」轉作飼料玉米不限基期年農地,倍增種植面積由現行1.5萬公頃,提高為3萬公頃,預期使國產飼料玉米年供量由8.8萬公噸,增加為17.6萬公噸。


俄羅斯、烏克蘭的小麥出口總量,佔全球總量約四分之一。


2.酪農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據2013年資料,烏克蘭牛奶產量為1150萬噸,肉類產量240萬噸,並且依據2017年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發布的文章,烏克蘭的酪農業,佔農業經濟總量11%以上,在經濟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烏克蘭東部的「莫洛查爾斯克(Molocharske)農場」經理Vitaly Tkach說:「很難找到完全合格的獸醫專業人員,目前烏克蘭市場,(需獸醫專業人員)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可見獸醫專業人員,在以農業為主的烏克蘭炙手可熱。



烏克蘭的國旗,兩色分別代表天空、豐收的麥田。

3.烏克蘭國旗顏色意義

烏克蘭國旗有兩種顏色,上方藍色、下方黃色,藍色代表天空、海洋,象徵自由,而黃色代表將收成的大麥田,象徵其歷史悠久的農業歷史。



目前兩國首次談判沒有實質結果,甚至還出現「邊打邊談判」狀況,恐怕距離戰爭結束,還要一段時日。烏克蘭、俄國能否在秋收之際,拭去戰爭淚水,喜樂地背起禾捆,端看兩國領導者如何邁出下一步伐。


「生命、生活,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被人感覺出它的美好。在平時往往被人忽略的內涵。其實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地滿足。其他則是無關緊要的。」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參考資料:美國農業部、陳吉仲臉書、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