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藍白拖」是臺灣草根文化指標,為臺灣特有的塑膠鞋,近日一名網友分享,看見牛隻穿著「藍白拖」的模樣,拍下畫面上傳論壇,引發網友熱議。
牛隻也走台客時尚穿藍白拖嗎?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名譽教授吳永惠,接受本報專訪,指出底下兩個實際用途:
牛穿蹄鞋常見於乳牛場,肉牛較少
論壇中的照片看起來較像肉牛,吳永惠教授分享,蹄鞋(Cowslips、hoof shoes)常見於乳牛場,肉牛較少見,穿著蹄鞋目的旨在保護牛蹄,主要在蹄底有傷口時之治療,和保護正常牛蹄時使用。
(1)治療方面:蹄底因地面潮濕、碎石、粗糙不平或尖銳物,或者營養上缺維生素D/礦物質等原因,難免會有傷口,穿蹄鞋可保護傷口、減輕疼痛,並加速傷口癒合。
(2)護蹄方面:保護/預防正常牛蹄,使免於受傷。因為成牛要支撐500公斤以上之體重,四肢尤其蹄部相對較小,負重較吃力。
穿蹄鞋可可減輕體重對蹄部的影響,減少潮濕地面對蹄部的影響,也可預防萬一踏到地面碎石、銳物或粗糙不平物體時牛保護蹄底。
(圖/吳永惠 提供)
(圖/吳永惠 提供)
至少在五十年前,台灣已有蹄鞋
他認為至少在五十年前,台灣便有蹄鞋存在,因我國在1957年開始引進奶牛,為了治療傷口和保護蹄部,也許在這時引進國外的蹄鞋。
不過,亞洲過去可能也會給肉牛穿植物編織的草鞋;歐洲英國過去也有生皮、皮帶類的蹄鞋,不過這些在飼養馬的相關資料有記載,牛並沒有。
蹄鞋應用在乳牛身上,塑膠料的蹄鞋先用綁的,但如此並不牢固,現在多用黏的,約6-8週會自然掉落,穿「藍白拖」也相當好,如同牛的涼鞋;在治療蹄傷口時也有用木板塊。
但他強調,蹄鞋只是治療和保護,若要保護牛體,預防重於治療,應定時修蹄。
因為牛蹄如人的指甲,依地面材質之磨損而定,每月增長5-7(3-9) mm(每年約5-7公分),所以至少要約每半年定期修蹄一次,以免因蹄過長影響牛蹄踏在地面的正常腳度(前蹄45-50°,後肢50- 55 °)而使牛蹄較易受傷。
穿蹄鞋僅在減輕體重對蹄的影響,或避免牛蹄直接踏在潮濕或冰冷(通常牛舍地面不會過熱)的地面,無法用來取代定期修蹄!
訪談尾聲,吳永惠很高興因「牛穿藍白拖」照片,吸引眾人對畜牧業的關注,也提醒,牛蹄底受傷治療時,因與馬蹄沒有末梢神經和血管不同,牛蹄角化層很薄,其下有蹄葉層含豐富血管和神經。為減輕牛隻的疼痛,並加速傷口癒合,應盡量給牛穿蹄鞋或飼養於有塑膠墊場所。
並呼籲養牛戶,減少地面潮濕/碎石/粗糙不平、平衡日糧和定期修蹄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