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於 2025 年正式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 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認證,成為亞洲少數同時獲得「傳統豬瘟(CSF)
畜牧經濟報Livestock&Economics News
這是一個由10年以上畜牧產業工作經驗的獸醫師,與一位專業畜牧新聞記者,共同經營的部落格。在此,您可以瞭解到畜牧產業如何與人類文明社會息息相關。畜牧界從業人員可以藉由部落格,瞭解國內外畜牧業新動態;一般讀者則可以透過我們的報導與文章,一窺畜牧業究竟。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台灣獲 WOAH 認證三大豬病非疫國 豬肉產業迎國際新契機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聚焦智慧養畜新時代——第五屆精準營養論壇與智慧農農週2025 全新起航
2025 年 9 月初,臺北南港展覽館一館迎來兩場產業盛事,為智慧農牧科技注入新動能:
一、精準聚焦:第五屆動物精準營養國際論壇(2025/9/2)
-
論壇主題聚焦「智慧飼養.成本優化.綠色未來」,吸引國際學者與產業專家參與,內容涵蓋抗藥性議題、營養與健康、數據管理與技術創新等多面向—呈現更完整的產學研整合場景。
-
全程中英雙語同步口譯服務提升國際互動品質;回應全球化趨勢與國際參與需求。
-
會議議程設計多元:從功能性飼料、多元植物萃取物應用,到精準飼料加工技術與黴菌毒素管理等,內容兼具學術深度與應用廣度。
二、跨域融合:2025 台灣智慧農漁週(2025/9/3–5)
-
智慧農漁週整合五大展區:Agritech(智慧農業)、Aquatech(水產科技)、AgriLivestock & Feed(畜禽暨飼料科技)、AgriFresh(農業冷鏈)、AgriGreen(永續農業科技),展現跨產業融合趨勢 。
-
相較往年,延續 智慧農業+漁業 的展覽架構,今年進一步強化「畜牧科技」、「冷鏈儲運」與「循環農業」等創新元素,擴充展區內容與業態範圍。
-
大幅提升互動性與實用性:展會期間設置智慧農畜設備、水質自動監控、太陽能與沼氣永續技術區、保鮮、包裝與溯源技術區等應用展示,並提供專為青農、養殖戶、牧場經營者設計的「尋寶行程指南」。
-
地方大學(如國立宜蘭大學)參展亮相,展出多模態感測平台、智慧補光、糞肥資源化、NLRP3 抗炎技術等應用,強調「三生共構」理念:生產、生態、生活深度結合。
與往年相比,2025 年的兩大活動呈現如下創新:
活動 | 2025 年創新亮點 | 與往年比較 |
---|---|---|
精準營養國際論壇 | 中英雙語同步口譯;議題涵蓋黴菌毒素、數據管理、抗藥性多層面;產學融合深化 | 議題更全面,提升國際參與度與技術交流層級 |
智農週 | 五大展區擴增、互動體驗設計、地方學校實作示範、主題館更聚焦永續與ESG | 往年強調農漁科技,今年加入畜牧、冷鏈與循環經濟新趨勢 |
總結
2025 年 9 月這兩場活動堪稱智慧農牧領域的重要里程碑:精準營養論壇中英同步,國際化程度提升;智慧農漁週跨域融合、增強體驗、導入永續元素,也具備更強的實務應用導向。對於產業界、學界與地方政府而言,這是一次集結前沿科技、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的智慧農牧盛會。
2025年8月10日 星期日
台灣畜牧養殖場需解決臭味問題的必要性
台灣作為農業重鎮之一,畜牧業一直是重要的經濟命脈,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為何中國「瘦豬」成新標準?
這項看似單純的「瘦豬令」背後,其實背後蘊含該國在糧食安全、市場穩定與產業轉型上的多重戰略考量,對國內外畜牧經濟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豬肉市場常受價格波動困擾。過往,一旦豬肉價格飆升,部分養殖戶會將已達上市標準的豬隻(約120公斤),額外飼養數月讓其增重至180公斤甚至更高,進行所謂的「二次育肥」。
這種投機行為賭注於未來價格上漲,然而,大量超重豬隻一旦集中上市,往往會導致市場供應過剩,價格暴跌,嚴重擾亂市場秩序,讓許多小型養殖戶蒙受損失。
因此,中國政府打擊「二次育肥」,旨在遏制市場投機,穩定豬肉價格,為產業創造一個更健康、可預測的環境。
然而,「瘦豬令」的影響不僅止於市場穩定。它更是中國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一環。豬隻在約120公斤時的飼料轉換效率最高,也就是說,這階段的豬隻每消耗一份飼料能增長最多的肉。
超過此重量後,豬隻所需的飼料量大增,但增重效率卻顯著降低。意味著,飼養超重豬隻,將消耗更多的飼料穀物。
在當前全球糧食供應鏈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減少不必要的飼料浪費,提高糧食利用效率,對於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且,這也呼應中國農業部近年推動的「減量替代」行動,鼓勵使用更多替代蛋白飼料,降低對大豆等進口原料的依賴。
這項政策推動,加速中國豬肉產業從傳統散養向現代化、規模化養殖的轉型。大型養殖企業更注重精準飼餵和效率管理,傾向於在豬隻達到最佳出欄體重時便將其送往市場。
而「二次育肥」行為,往往在散戶或小型養殖戶中更為普遍。打擊這種行為,有助於推動產業向更高效、更具韌性的方向發展,儘管這可能對部分傳統的小型農戶帶來生存壓力。
總體而言,中國推動「更瘦的豬」,是一項多面向的國家戰略。不僅是為了平抑市場波動,更是從飼料效率和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同時加速畜牧業現代化。這項政策的實施,無疑將重塑中國的豬肉產業格局,並在全球農產品市場上產生連鎖反應。
參考資料/Reuters 1、Reuters 2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七年雙學位、雙執照!興大獸醫學系助你走向國際舞台
![]() |
興大獸醫系第一位完成IOWA雙聯學位臨床碩士畢業生周言昱(第二排左2)已在美國西雅圖Hawthorne_Hills_Veterinary_Hospital擔任執業獸醫師。(圖/中興大學) |
兩校合作的獸醫學士雙聯學位,在興大就讀兩年大學部,再加上愛荷華州立大學一年獸醫預科教育及四年獸醫專業學院教育,最快七年可獲得兩校兩個等級的獸醫學位(學士學位及學士後專業學位),同時兼具臺美獸醫師執照考照資格。
獸醫學士雙聯學位首屆畢業生陳心與陳宛璘今年順利取得美國獸醫學士學位,其中陳心更以全班第四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並高分通過美國獸醫執照考試,表現十分傑出。今年(114年)6月起,陳心已受聘於美國加州Palo Alto的The Animal Doctors動物醫院擔任執業獸醫師,該院亦於官網特別介紹並歡迎她的加入,並強調其ISU與中興大學雙聯DVM背景,對中興獸醫學院的國際能見度與學術聲譽都是極大肯定。陳宛璘則規劃未來將繼續在美國奮鬥取得專科獸醫師資格。
![]() |
陳心同學以全班第四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並高分通過美國獸醫執照考試,今年6月起,陳心同學已受聘於美國加州Palo_Alto的The_Animal_Doctors動物醫院擔任執業獸醫師。(圖/中興大學) |
![]() |
興大與ISU獸醫學士雙聯學位首屆畢業生陳心(右)與陳宛璘(左)今年順利取得美國獸醫學士學位。(圖/中興大學) |
興大獸醫系2023年畢業的系友李奕學Kevin在學期間即通過美國資格考試(Qualifying Science Examination, QSE),畢業後透過系上推薦進入ISU獸醫教學醫院完成臨床實習訓練及北美獸醫執照考試(North American Veterinary Licensing Examination, NAVLE),成為中興獸醫系第一位透過與ISU雙邊合作協議完成PAVE認證並取得美國獸醫執照的系友。今年(114年)7月起,他即將受聘於加州San Jose與San Monica兩地的連鎖醫院VEG(Veterinary Emergency Group),展開執業生涯。
興大獸醫系第一位完成IOWA雙聯學位臨床碩士畢業生周言昱,於畢業後回台準備美國獸醫師執照ECFVG考試,順利通過所有7項實作測試,成功取得美國獸醫師執照。113年起周言昱已在美國西雅圖Hawthorne Hills Veterinary Hospital擔任執業獸醫師,成為第三位畢業系友透過母系陳鵬文教授指導,學習大動物臨床實作技術後,完成ECFVG考試並於美國小動物臨床執業。此外,獸醫系嚴律同學為第一位完成IOWA雙聯學位VDPAM碩士學位,業已取得美國獸醫碩士學位,目前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中。
中興大學獸醫系將持續透過與IOWA雙聯學位計畫及合作協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獸醫專業人才。
![]() |
獸醫系2023年畢業系友李奕學Kevin在學期間即通過美國資格考試,今年7月起,他即將受聘於加州San_Jose與San_Monica兩地的連鎖醫院VEG(Veterinary_Emergency_Group),展開執業生涯。(圖/中興大學) |
2025年6月16日 星期一
南韓新創研發蟲草蛋白飼料,盼成狂牛病防治新解方
你喝過冬蟲夏草雞湯嗎?這味珍貴食材在中華料理中向來象徵「補氣強身」。如今,一家南韓新創公司卻將其轉化為「動物飼料」的新主角,並宣稱有潛力防治畜牧業中最惡名昭彰的疾病之一——狂牛病(BSE)。
來自首爾的食農科技公司 Mush&,成立於2024年,專注以精準發酵技術培養菇類菌絲體(mycelium)。其產品應用範圍涵蓋益生菌、替代肉品、乳製品及動物飼料。該公司開發出25種高價值亞洲菇類菌種,包括香菇、靈芝、冬蟲夏草,其中已有8種取得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KFDA)認證。
執行長鄭智賢(Jung Jihyun)表示,公司正積極尋找飼料業者合作,放大其蟲草菌絲體生產規模,進軍畜牧用飼料市場。這款菌絲體在韓國食品研究院(KFRI)初步實驗中,已展現對提升動物免疫力與預防牛海綿狀腦病(BSE)的潛力。
「我們希望找到願意採用這項技術的飼料公司,進一步進行動物實驗,推動產業應用。」鄭智賢表示。
狂牛病至今仍無藥可解,且歷來曾重創歐洲與北美牛肉產業,帶來數十億美元經濟損失。若此創新真能預防BSE,將可能改寫全球動物疫病防控戰略。
目前,Mush&已與一家南韓寵物食品公司合作,開發含菌絲體蛋白的增強免疫寵物食品。2024年創立首年即創下20萬美元營收,鄭智賢透露,目標是「很快突破200萬美元」,並進一步擴張至新加坡市場。
Mush& 也是2025年「未來食品亞洲大獎」(Future Food Asia)入圍決賽十強之一。鄭智賢表示,看好新加坡作為亞太地區可持續食品科技重鎮,盼以此為跳板,開展全球佈局。
值得一提的是,蟲草作為傳統中藥材,在亞洲料理中廣泛應用。如今其功能被科學驗證、導入飼料應用,不僅為替代蛋白市場再添生力軍,也可能為亞洲畜牧產業打開全新視角。
2025年6月7日 星期六
臺灣絕育經驗輸出國際!興大「浪愛無國界」計畫在帛琉開花
![]() |
(圖/中興大學) |
![]() |
(圖/中興大學) |
帛琉為臺灣少數邦交國之一,雙邊長年維持穩定友好關係。5月底興大派出4人獸醫團隊前往帛琉科羅州收容所 (Koror State Animal Clinic/Shelter, K.S.G) 駐點,針對當地犬貓進行義診與絕育手術,並協助地方建立標準化流程、提升臨床效率與醫療品質。
此次與帛琉的合作,源於2022年該團隊出訪關島,合作成果獲得當地高度肯定,因此關島大學特別媒合推薦計畫團隊與外交部駐帛琉共和國大使館,希望能藉由臺灣經驗的分享,提升帛琉收容所獸醫的專業與當地飼主責任的推廣,進一步改善當地流浪動物問題。
此次出訪亦有廠商共同響應,愛德士(IDEXX)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免費試劑,可篩檢當地犬貓蚊蟲及壁蝨傳播的七種疾病;默沙東(MSD)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則免費提供十一合一疫苗與一錠除,減少當地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傳播,由獸醫師免費為當地飼主的犬貓進行檢測與相關接種服務。
帛琉共約340 個島嶼、16 個州(State),卻只有一位獸醫師幾乎無償執行絕育。計畫共同主持人、中興大學獸醫系林荀龍副教授表示:「我們希望的不只是手術本身,更是幫助當地獸醫師建立一套可以長期運作的方式,把正確觀念帶進去,才能真正改變一個地方的動物福祉。」
計畫團隊也於此次義診中,觀察到當地動物常見疫苗接種不足、犬隻無絕育等問題。此次負責帶隊的主治獸醫師吳怡珣表示:「帛琉人口數少、資訊普及速度慢,同時也非常缺乏獸醫專業與相關醫療資源,跟臺灣早期偏鄉很類似。」她也提及,這次前往帛琉進行義診與模組輸出,對當地而言是個很新鮮的消息!有助於讓更多島嶼得知絕育的重要性,進而提升其他島嶼飼主日後主動前往收容所進行絕育的意願。
![]() |
(圖/中興大學) |
![]() |
(圖/中興大學) |
除帛琉外,該團隊今年5月17日至21日也前往越南國家農業大學、順化農林大學進行交流,並將於7月邀請越南獸醫學生來台實習,透過臨床實習、跨國工作坊與線上課程,輸出計畫成功模組,共同培力跨國獸醫學生;8月則將與馬來西亞雪蘭莪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SPCA Selangor)合作,至該國霹靂州參與地方年度大絕育活動,分享並優化計畫累積之弱勢動物醫療模組與絕育經驗。
「浪愛無國界」計畫自除了臨床醫療外,也在教育面極力推廣飼主責任、動物福祉的觀念,於興大開設動物福祉學分學程與4堂跨校跨域課程,並逐步導入美國收容動物醫學知識。
該計畫持續於國內外推動動物福祉提升與培育獸醫的訓練,透過更多跨國交流與經驗整合,嘗試打造出最適合各地需求的流浪動物解方。期許能持續將臺灣在弱勢動物醫療與教育模組上的成功經驗,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國家,也自他國的經驗中學習截長補短,共同為動物福祉努力。
2025年4月27日 星期日
問問AI,畜牧獸醫開年薪120萬會太高嗎?
最近AI聊天機器人正夯,於是作者也詢問 ChatGPT 一些問題,有趣的是我問它問題「畜牧獸醫開年薪120萬會太高嗎?」覺得很有趣,想跟大家分享。
ChatGPT 回答,根據過去幾年人力銀行、Dcard板、獸醫論壇分享來看,新手獸醫(畢業1-3年)年薪約60~90 萬;中資歷獸醫(約5年以上)年薪約90~120 萬;資深獸醫or 獨立接案獸醫、院長級年薪約120~180 萬甚至以上。
它總結說:「獸醫是一個專業門檻高、工時長、情緒勞動又重的行業,但在台灣薪資卻長期偏低,因此願意給出好薪水的職缺,反而會讓人又驚又喜,只是會想多問「細節跟條件」。
所以(年薪120萬)不是太高,是『少見但合理』。」
不過後來發現,它回答的是寵物獸醫,所以又針對畜牧獸醫詢問,底下是它的回覆。
畜牧獸醫的薪資通常比小動物獸醫更穩定,但成長曲線較平緩,且跟職位、公司規模、市場行情有關。新手獸醫(畢業1-3年)年薪約70-90萬;中資歷獸醫(約5年以上)年薪約90~120 萬;資深獸醫 / 主管(10 年以上)年薪約120~180 萬;大企業 or 國際畜牧公司 高層年薪約150~300 萬+。
畜牧獸醫的收入不僅看「資歷」,還看「公司類型、職位與業務範圍」。
它又說,如果是 一般養殖場的駐場獸醫,薪資可能較保守;但若是 大型畜牧企業 / 疫病防治單位 / 動物藥品公司技術顧問,薪資天花板會比較高。
那 120 萬年薪的畜牧獸醫會「太高」嗎?
👀 以 10 年資歷來看,這個數字並不浮誇,反而是業界中上水準!
➡ 如果妳是有管理經驗、負責疫病防治、或擔任技術顧問,這樣的薪資是合理的。
➡ 如果是一般基層駐場獸醫,這數字可能會讓人眼睛一亮,因為部分養殖場還給不到這麼高。
🏆 什麼樣的畜牧獸醫可以談到更高薪?
1️⃣ 有疫病防治經驗(豬瘟、禽流感、非洲豬瘟防疫)
2️⃣ 擔任技術顧問(與藥廠、畜牧企業合作)
3️⃣ 熟悉國際標準(HACCP、GMP、動物福祉規範)
4️⃣ 能帶領團隊 or 具銷售業務能力(像飼料、疫苗推廣)
如果妳是符合這些條件的資深畜牧獸醫,那 120 萬年薪不僅不高,甚至可以再往上談!
你怎麼看呢?歡迎底下留言分享看法一起討論。
2025年3月25日 星期二
VIV Asia 2025 順利落幕,台灣8家業者參展
2025年3月12日至14日,亞洲國際集約化畜牧展覽會(VIV Asia 2025)在泰國曼谷的IMPACT展覽中心成功舉行。
本屆展會吸引了來自129個國家的超過51,000名專業觀眾,並匯聚了來自63個國家的1,500家參展商,展示了全球畜牧業的最新技術和創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館共有8家業者參展,展出了包括畜牧場管理設備、機能性飼料添加劑等農業技術商品,展示了臺灣在畜牧業領域的創新能力。
此外,展會期間還宣布了將於2026年4月在印度新德里舉辦首屆VIV Select India展覽會,旨在促進印度動物蛋白和畜牧業的發展。
總而言之,VIV Asia 2025不僅展示了全球畜牧業的最新技術和產品,還為業界專業人士提供了寶貴的交流與合作平台,推動了行業的持續發展。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德國時隔37年爆口蹄疫引國際關注,中國怎強化口蹄疫防疫措施?
![]() |
德國宣布,在勃蘭登堡州發現一隻水牛有口蹄疫,為該國近40年爆發的首個口蹄疫疫情。 |
2025年1月10日,德國勃蘭登堡州(Brandenburg)爆發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疫情,引發國際關注。此為該國自1988年最後一例口蹄疫案例後,時隔37年後再次發生。
為防止疫情傳入並確保中國畜牧業的生物安全,中國海關總署與農業農村部迅速反應,採取一系列預防措施。這不僅關係到中國畜牧業的穩定,也對全球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怎強化口蹄疫防疫措施?值得我們一起借鏡學習。
口蹄疫的嚴重性與國際影響
口蹄疫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主要影響牛、羊、豬等偶蹄動物。該疾病雖不會感染人類,但對畜牧業的經濟影響極為嚴重,導致動物生產力下降、進出口貿易受阻,甚至可能造成大規模撲殺和市場恐慌。
德國此次爆發的口蹄疫疫情已引起歐洲各國關注,特別是鄰近的法國、波蘭與荷蘭等畜牧大國,皆加強檢疫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對於中國而言,德國是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國之一,因此防範疫情進入中國至關重要。
中國的防疫應對措施
中國海關總署與農業農村部在疫情爆發後迅速採取防範措施,確保疫情不會傳入國內。根據官方公告,主要防疫措施包括:
1. 暫停進口來自德國的偶蹄動物及其產品
- 凡自2025年1月10日後從德國輸入的活體牛、羊、豬,以及生鮮肉類、乳製品、皮革等,皆禁止進口。
- 對於已在運輸途中的貨物,要求進一步檢疫並進行風險評估。
2. 加強入境動植物檢疫措施
- 增加海關邊境檢查站的檢疫強度,特別針對來自歐洲地區的旅客與貨物,進行更嚴格的消毒和查驗。
- 對國際航班旅客的行李加強檢查,避免旅客攜帶肉類製品或動物源性食品入境。
3. 強化國內養殖場監測與防疫
- 要求各地農業部門對國內養殖場進行全面監測,強化疫苗接種,並提高養殖戶對口蹄疫的警覺性。
- 針對有進口飼料與動物來源的企業,加強溯源管理,確保無感染風險。
4. 建立緊急應變機制
- 若發現可疑病例,立即封鎖養殖場,採取隔離措施,並對受影響區域的動物進行檢測。
- 增強地方政府與養殖企業的協作,確保防疫措施能夠迅速落實。
中國畜牧業的挑戰與長期防疫策略
此次德國口蹄疫疫情提醒中國,全球動物疫病風險依然存在,且國際貿易的頻繁往來使疫病防控變得更具挑戰性。為應對未來類似的風險,中國應持續強化以下策略:
1. 提升動物檢疫與監測能力
- 增設更多現代化檢疫設施,提高口蹄疫病毒的快速檢測能力。
- 鼓勵科研機構與獸醫單位合作,開發更高效的疫苗與檢測技術。
2. 加強國際合作與信息共享
- 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和其他國家建立緊密合作,及時共享疫情資訊與防疫經驗。
- 參與國際防疫聯盟,確保中國的動物疫病防控措施符合國際標準。
3. 推動畜牧業現代化,減少疫病風險
- 鼓勵智慧養殖技術的應用,如遠端監控、人工智慧分析等,以降低動物密集養殖帶來的風險。
- 提高養殖環境的衛生標準,降低疾病傳播的可能性。
中國防疫戰略的關鍵時刻
德國口蹄疫疫情雖然尚未對中國畜牧業造成直接影響,但中國政府的迅速反應顯示出對動物疫病防控的高度重視。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減碳畜牧》吃海藻產出的牛奶,能減緩全球暖化?!
2024年8月,澳洲塔斯馬尼亞推出全球首款減碳飼養之乳牛所生產的牛奶。透過在飼料中添加海藻,減少牛隻甲烷排放,產出環保型牛奶產品。
低甲烷牛奶是指來自「吃海藻的牛」所產出的牛奶,這些牛的飼料中,添加了一種特定種類的海藻,以減少牛隻噯氣與放屁時排放的甲烷(CH₄),從而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低甲烷牛奶的原理
添加紅藻(Asparagopsis)到牛的飼料
- 研究發現,這種紅藻可以抑制牛胃部微生物產生甲烷的過程。
- 添加 少量(約 0.2%)紅藻 即可 減少 80-90% 甲烷排放。
減少全球暖化影響
- 甲烷是強效溫室氣體,其暖化效應是二氧化碳的 28 倍。
- 透過這種方式,澳洲希望降低乳製品產業的碳足跡。
誰在推動?
- 塔斯馬尼亞州 的牛奶品牌 "Sea Forest" 率先推出這類牛奶。
- 澳洲政府與科研機構(CSIRO、FutureFeed)正在推廣這種技術,並計畫將其應用到全球乳製品與肉牛產業。
這樣的牛奶安全嗎?
- 研究顯示,紅藻不會影響牛奶的風味或營養。
- 科學家仍在進一步研究長期影響,但目前沒有發現負面作用。
低甲烷牛奶的未來
- 如果這項技術大規模應用,將對全球減碳目標產生重大影響。
- 可能在未來 5-10 年內變成乳業的新標準,成為「環保牛奶」的代表之一。
這類技術對於永續畜牧業非常關鍵,未來可能也會推廣到牛肉產業,甚至影響全球畜牧政策。
2025年2月4日 星期二
全球聯動效應!農曆新年衝擊挪威鮭魚市場,價格暴跌出口商陷寒冬
據《SalmonBusiness》報導,農曆新年期間,亞洲主要市場,包含中國、南韓、台灣暫停採購空運大尺寸鮭魚,導致挪威市場供應過剩。
目前,5公斤以上的大鮭魚價格已降至每公斤89-90挪威克朗(約新台幣258-261元)。此一價格水平對出口商而言是一大挑戰,許多業者表示,整個1月份的交易都處於虧損狀態。
由於亞洲市場過年暫停採購,挪威鮭魚出口商不得不將產品轉向其他市場,導致價格競爭加劇,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一些出口商表示,1月份的銷售情況不如預期,虧損壓力增大。
一位交易員表示,2-3公斤和3-4公斤鮭魚的價格相對穩定,但5公斤以上的鮭魚價格急劇下跌。
市場的不確定性仍在持續,未來幾週的價格走勢難以預測。業內人士指出,隨著農曆新年假期結束,亞洲市場需求可能會回升,但供應鏈恢復需要時間,價格回升的速度和幅度仍存在變數。
此事顯示了全球市場的聯動效應,亞洲市場的節慶導致需求波動,進而影響挪威鮭魚市場價格,挪威鮭魚的養殖業者未來可能需密切關注市場動態,靈活調整銷售策略,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挑戰。
參考資料/ Salmon Business
2025年1月6日 星期一
音樂祭嚇死鴨,農民損失找誰償
據報導,上個月初在屏東潮州所舉辦之音樂祭,因舞台燈光效果外溢,而造成周遭數個鴨場的鴨隻受驚嚇而致死亡。有民眾不明白為何不是音樂聲音的驚擾,而是雷射光束造成,本篇則對此進行釋疑。
首先,從相關新聞報導可知,當天是在舞台燈光效果測試階段時發生,其高空遠燈致使附近鴨農損失約四、五百隻鴨,而非表演過程才造成。故,主辦單位也緊急改善並且停止使用高空遠燈,才讓活動繼續舉辦。
事實上,音樂祭的高空遠燈燈光,的確可能對鴨群造成驚嚇,尤其是當光線頻繁閃爍或直射到鴨子的飼養環境時,這會干擾鴨子的視覺感官,進一步引發壓力反應,甚至造成死亡。
強光對鴨子的影響
- 視覺刺激過度:
鴨子的眼睛對光線非常敏感,突然的強光或閃爍,可能讓牠們感到迷惑和恐懼,導致集體慌亂。 - 生理壓力:
當鴨子無法適應頻繁的光線刺激時,可能出現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緊迫反應,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臟驟停。 - 行為異常:
持續的干擾可能讓鴨子表現出進食減少、不安定或停止下蛋等情況,進而影響健康。 - 群體效應:
強光刺激下,鴨群可能因驚嚇而發生群體逃竄、踩踏,進一步加劇死亡風險。
解決方法
對音樂祭主辦方
- 避免強光直射:
設定光線角度,避免直射農場區域,特別是鴨舍方向。 - 降低光線強度:
減少光的亮度和閃爍頻率,避免過於強烈的視覺刺激。
對於養鴨農民
- 遮擋光線:
在鴨舍外加裝遮光布或隔離設施,避免強光直射進入鴨舍。 - 暫時轉移鴨群:
將鴨子暫時移至遠離音樂祭影響的地點,或加強鴨舍的保護設施。 - 調節環境:
在鴨舍內增加柔和的光線,讓鴨子能穩定情緒,減少外界光線的刺激影響。 - 健康監控:
提前對鴨群進行健康檢查,提供可以提升抗壓能力的保健品,並確保鴨子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
結語
音樂祭強光導致的鴨群死亡事件,凸顯了大型活動與周邊環境之間的協調重要性,以及一般民眾對於畜牧產業的不瞭解。透過事前規劃、農民與主辦方的合作,以及社會大眾的再教育,可以有效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讓文化活動與農業生態及一般民眾能共存共榮。
此外,即使是鴨這樣的動物,情緒和環境對健康也有很大影響。因此,除了顧好鴨隻健康之外,給予牠們安全和舒適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平常給鴨隻提供低強度、微量的聲響、光線刺激,使其對環境變化有調適能力,將有助於鴨隻的育成率與產能表現之維持。這也是筆者在多年的獸醫服務經驗中,在農場所見所聞且與農民實證過的。
參考資料: 潮州音樂祭高空遠燈嚇死百隻鴨 主辦單位致歉承諾不再使用|20241208 公視晚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