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透過疫苗防範母豬夏季熱緊迫

母豬一生所面臨的緊迫來源種類眾多,舉凡群體內社交、疫病與免疫、農場主人的飼養管理行為、外在環境等。這些因素造成的緊迫,對母豬的影響或多或少會其性能表現,甚至會提高母豬的死亡風險。

-
在臺灣這樣亞熱帶地區,夏季長而氣溫高,對國內養豬產業來說,炎熱的外在環境所造成之緊迫,一直都是母豬最大的挑戰,特別是四月到九月這半年。
-
台灣海博萊公司在本(7)月21日自行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中,邀請了養豬顧問Carlos Piñeiro 獸醫博士分享。以西班牙與南歐來說,新母豬與第六胎之後的經產母豬,往往是死亡率較高的群體;而母豬死亡的情形則歸類如下:
-
1.分娩前幾周與哺乳期間
2.炎熱的季節
3.本來就產能低下的豬場
4.死產3頭以上的母豬-可能個別母豬的問題,但總合起來而加重產能影響
-
針對死亡的年輕母豬和經產母豬探究出各種死因,發現主要是因為腹膜炎與運動系統問題(關節炎、跛腳)。
-
其次則是牙齒健康問題。所以母豬死亡前,畜主往往可見食欲不振、跛行、無法站立等臨床症狀。
-
會中另一位特邀講師為嘉義大學獸醫學系,暨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的郭鴻志老師。
-
郭老師依照其經驗進一步指出,國內母豬的夏季常見暴斃原因,其中之一是諾維氏梭菌(Clostridium Novyi)感染所分泌之外毒素的後續影響。
-
呼應 Carlos Piñeiro博士的歸類,母豬因為炎熱,加上分娩前後各兩至三周的生理與環境緊迫期間,三種梭菌毒素 α、 β、 δ 影響甚鉅。
-
因為細菌毒素作用,豬隻容易暴斃,且腐敗與死後變化相當快速,兩小時內才能取得較正確之診斷(肺部病灶的話,仍需與胸膜肺炎放線桿菌區別肉眼病變)。
-
雖然青黴素類抗生素能治療梭菌感染,但抗藥性的疑慮,讓治療效果不一定能如預期。
-
因此,除了常見的環境清潔與消毒、酵母活菌給予、青黴素類抗生素等方法之外,台灣海博萊公司建議透過免疫或類毒素接踵種畜的方式,來避免梭菌造成的危害,特別是夏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