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exels) |
提到羊奶,就會想到過去國小時,會和同學們團體訂購,除了原味,還有巧克力、草莓等口味,羊奶除了是良好的蛋白質營養來源,也因為其中的酪蛋白形態類似母乳,所以比牛奶更容易被人體吸收,《本草綱目》也有記載,「羊食百草,其肉滋補。又說羊乳性溫,其乳亦補。」但過去台灣養殖乳羊跟肉羊,民眾較視為家庭副業,規模都不大,羊乳產業後來怎麼發展,還發展出羊乳標章呢?
羊乳的優點
和牛奶比起來,羊和人一樣屬於「頂泌式泌乳」,牛則是「局部式泌乳」,前者在泌乳過程中,會帶出母體細胞,含有許多生長因子,而且其中含有核苷酸、牛磺酸等營養成分,為其含量為牛奶的約三倍。
除此之外,羊奶含有β-酪蛋白,而牛奶以α-酪蛋白為主,前者在腸胃中形成的凝乳,會比後者更細緻、均勻分布,因此更好吸收,也比較沒有喝牛奶會有的過敏問題,這也曾是羊奶業者主打羊奶改善過敏問題的行銷策略。
羊乳標章GGM(Good Goat's Milk)圖案以小羊為主體,代表純、真、新鮮無汙染的羊奶品質,豎直的耳朵就像大拇指比讚,底色為青草的翠綠色;因為羊奶的產量比牛奶少,所以為了避免不肖商人魚目混珠,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養羊協會負責此認證。
(圖/pexels) |
乳羊養殖現況與發展
根據2019年農業統計年報資料,國內總飼養羊隻有134,789頭,肉羊94,293頭,乳羊40,496頭,因為飼養成本、氣候等因素,所以近5年來,肉羊、乳羊的飼養頭數都逐年下降。
一開始養羊並不被視為產業,而是家庭副業,卻因為養羊協會的發展,社會各界開始重視。1983年成立「台灣省乳羊協會」,2年後,1985年南部地區的羊農籌組「台灣省嘉南羊乳運銷合作社」,在嘉南羊乳運銷合作社成立3年後,政府、社會各界開始注意養羊產業,特別是羊奶商品的潛力。
1988年,雲林縣肉品市場開辦台灣第一個羊隻拍賣的業務,到1995年時,養羊團體、鄉鎮產銷班等組織,累計超過40個,因後來羊隻飼養頭數大增,市場供大於求,使不少養羊戶離牧。
於是1996年,全國性的羊農團體──中華民國養羊協會,被創立了,盼望能協助政府政策、輔導養羊產業、為羊農收益謀求福祉,並加強養羊戶的交流與合作。
2010年養羊產業發生羊痘疫情,再次重挫產業,使產業結構又重新調整,經養羊產業、產官學合作努力下,同年6月底,陸續完成全面性施打羊痘疫苗,疫情才獲得控制。
(圖/pexels) |
羊奶從乳羊場到餐桌上
羊每天都要吃新鮮的牧草,因此餵食工作只能半自動化,不需擠乳的羊一天餵食2次,正在泌乳的羊每天餵食3次。
與乳牛相比,乳羊的泌乳量較少,平均每隻母牛泌乳每天約20~30公斤,而母羊每天平均可以擠2公斤,母羊生產後一般可以泌乳10個月,目前國內的乳羊場,主要選擇阿爾拜因、薩能等品種,也會加以雜交配種。
過去羊奶因為被視為家庭副業,所以多為自產自銷,品質可能會有些良莠不齊,規模也不大,酪農無法取得合理的利潤。羊奶特殊的味道,有時候也不一定讓習慣於牛奶的消費者接受,因此市場一直以來都很有限。
自從有各樣的養羊團體、組織成立,將養羊戶資源整合、輔導酪農提升飼養管理技術,並設立專業羊奶家工廠,透過共同採購降低生產成本,也因為當時國內經濟水準提升,才將羊奶推廣給更多社會大眾。
綜上,羊奶多為由經銷商二次加熱後,以小瓶裝方式,送到家門口的保溫箱,但是前幾年來,羊奶市場衰退,可能是因為少子化、味道、以牛奶為主的飲食習慣等,導致小瓶裝羊奶業者的訂單減少,生鮮市場也不太容易見到整罐裝的羊奶品牌。
為了穩住市場,羊奶業者積極開發新產品、新通路,現在於許多超市、少數手搖飲業者,都能見到羊奶與羊奶基底的飲料,或是一定比例混和牛奶以減少羶味的產品,可見經過行銷策略改進,羊奶消費群已經從學童,逐漸轉變為更廣泛的大眾。
最後補充一個小知識,因羊奶乳脂肪中的短鏈脂肪酸較不安定,所以當乳中短鏈脂肪酸氧化,例如:羊油酸、羊脂酸及葵酸,就會產生羊奶特殊的羊羶味,其中羊奶的葵酸含量是牛奶的三倍,這也是羊奶有特殊風味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