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困難的事要先做!」她因恩師一句話,長期守護台灣馬匹健康

當女性提及自己為大動物獸醫師,常直覺有這些疑問:「力氣夠用嗎?」「應該很辛苦吧?」身為女性馬獸醫的羅筱茜指出,雖然在看動物時容易看獸醫師的性別,但在德國,獸醫師約有8-9成都是女性!雖男女體力、力氣有所落差,但許多大型動物體重都超過300、400公斤,即便使用蠻力也拼不過大動物。


「因此無論性別,獸醫師的重點應在於,是否了解動物習性,如何與他們互動。」羅筱茜說道。


雖然身形嬌小,但她認為在實務現場,清楚動物習性,知道如何與牠們互動更重要。(圖/羅筱茜 提供)





誤打誤撞成為獸醫

談起當馬獸醫師的原因,羅筱茜露出淺淺微笑,這一切必須從選填大學科系時說起...


不少人想當獸醫師,可能是因喜歡動物,但羅筱茜有些不同,除了喜歡與動物相處的感覺外,也因想從事野生動物保育,所以直觀選擇獸醫系;不過進入大學才知道,要從事保育工作,當獸醫並非唯一選擇。


大學實習時她也曾在南投野生動物急救站,與野生動物有更進一步接觸,例如:穿山甲、山羌。


令其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有隻失親且尚未斷奶的山羌,恰好被民眾撿到,送至野生動物急救站,團隊餵養牠到成年才放回山林,但可能因人工方式餵養,所以原以為生性害羞的山羌,對人產生強烈依賴性,後來經野化訓練才野放。


這段實習經歷除了加深她對動物的熱愛,也讓她訝異原來野生動物跟人類相處一段時間後,可以有這麼大的個性轉變。


專門為愛爾蘭馬辦的馬具展。(圖/羅筱茜 提供)





因社團決定守護馬匹健康

馬匹在盛行馬術的國家,被視為寵物,但在台灣被視為經濟動物。如前述,羅筱茜本想從事野生動物保育,未曾想過要成為經濟動物獸醫,但大學意外加入騎射協會社,有機會至馬場照顧馬匹,以照顧馬匹時數換取上馬機會,進而對馬有更一步接觸。


她分享,覺得自己很幸運,因台灣應很少人擁有這麼多機會跟大型動物大量接觸,雖本身無相關背景,與跟馬一起成長的經驗,但此為很不一樣的世界。


在台灣,馬的照護人才有很大斷層,她得知此事後,「既然人才這麼少,有幸遇到這樣的動物,何不試試看?」於是義無反顧投入,並為此至國外進修。


羅筱茜補充,若選擇野生動物保育獸醫方向,可能就不會考慮長期出國進修,因為島國特有種、各國野生動物差極大。


長期待在國外學習「他國野生動物」,雖一樣可以借鏡醫療技術,但例如:美國大型棕熊、麋鹿或非洲獅子老虎的處置經驗,對台灣本土的野生種醫療來說,並無太多直接價值,頂多是短期出國進修,因此她很感謝馬病讓自己擁有這樣的機會。


羅筱茜看小馬的眼神,道盡對動物的關心與呵護。(圖/羅筱茜 提供)



獸醫無關性別差異,旨在熟悉動物習性

在台灣,當女性提到自己為大動物獸醫,可能直覺有這些疑問:「力氣夠用嗎?」「應該很辛苦吧?」不過在德國進修期間,羅筱茜發現德國獸醫師組成結構高達8-9成獸醫師都為女性,馬匹、斑馬、駱駝等大型動物,大部分也是女性在現場做處置。


雖然體力、力氣男女有落差,但就另一方面看,許多大型動物體重多超過300-400公斤,當馬失控時,男性可能也很難以蠻力壓制,要成為大動物獸醫,最重要的是熟知動物習性,知道如何跟牠們互動。


身為女性,雖然體型較嬌小,手無法摸到一些臟器,但也因此在為小型馬觸診時,降低許多傷害可能性。


在牛病上或許較多會以蠻力硬碰硬,但在馬病上並不適用,馬匹狂躁下,牠們不會因此平息下來,而是抗爭到失去力氣那刻為止,因此馬情緒激動時,獸醫多會使用鎮靜、麻醉藥物。


她在德國看過優秀的外科女醫師,雖身高只有約155公分,但不限制其專業發揮,因此羅筱茜邀請更多人參與馬匹領域,唯獨這領域有男性與女性,才能讓人們發現,牧場工作中性別並非絕對限制。


德國怎麼看待馬匹?

德國與馬匹歷史久遠,自人類開始馴養馬匹就開始與馬生活,約有幾千年歷史,而台灣是在日治時期引進軍馬,才有較具規模的飼養,相比之下較無足夠的基本知識。


因此,在德國路上看見馬匹並非奇怪之事,許多人接觸的第一個運動是「馬術」,從小 pony(矮種馬)開始騎,對德國人來說,馬是他們的寵物之一。


而在台灣還是偏經濟動物,只是功能並非食用,而是騎乘,因此在對待馬匹的態度有所差別,例如:在德國常舉辦馬展,如同台灣的寵物展般頻繁,且隨處有販賣馬具、營養品的店家,台灣因飼養馬匹的人較少,所以馬玩具、零食、飼料較少選擇性。


訪談尾聲,羅筱茜感觸地說,要成為馬匹獸醫師相當不容易,因國內資源不太豐富,所以要到國外進修,有些人聽到這裡就打退堂鼓了,不過她能繼續堅持下來,很大一部份是因恩師的一句話:「困難的事情要先做,尤其是妳還年輕的時候」。


憑著這句話,她從一次次挫折中重新站立,拍拍灰塵,繼續為守護台灣馬匹努力,希望可以趁年輕做更多有貢獻的事情。


最後,她想對馬匹有興趣的學子說,或許一開始會期待能進一步治療,但這須立基在擁有大量馬匹技術上,然而台灣有造冊的馬匹僅一千多匹。


雖然無法與德國,家戶都有馬場相比,但若有愈多人帶著不同專業投入,例如:運動傷害、內科、外科、營養學等,不同領域整合後,我們可以期待未來台灣馬匹領域雖小,但五臟俱全,至少不會亂養馬匹,能兼顧動物福利等。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20-30年前,大眾對犬貓也是憑經驗飼養,而現在犬貓能有現在的生活品質,是因許多人投入領域,讓大眾具備基礎的衛教認知。


因此身為馬獸醫的羅筱茜大力極呼,盼有更多人投入馬匹照護,牧場得以分工,有的人負責配種、手術,有的負責監控、營養與管理等,非獸醫人才也可投入此領域,讓馬匹動物福利更好


他說:『困難的事情要先做,尤其是妳還年輕的時候』,這也是我投入馬病的原因」。羅筱茜說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