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沙門氏菌對畜牧業所造成的破壞-前言

腸道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病原

眾所周知的腸道沙門氏菌(Samonella enterica),可再依其抗原表現的不同,區分成超過2,400種血清型。但是,人類醫學與畜牧產業中,多數的沙門氏菌案例,卻僅僅是由其中的少數幾個血清型造成。


沙門氏菌長久以來,是全球常見的食物汙染源,也因此可說是人畜共通的病原,並且在野外動物與眷養動物間皆可發生。


腸道是沙門氏菌所窩藏之處,因此可從動物糞便中驗出,也可能會在「畜殖食品廠、屠宰場」的生產操作過程,因為接觸到這些糞便,形成污染串聯。


沙門氏菌進到動物或人類體內傳染途徑,又分為空氣傳播糞口傳播,沙門氏菌經消化系統排出體外,會對環境繼續造成汙染,開啟下一個傳染循環。


沙門氏菌。圖片/shutterstock

沙門氏菌感染的症狀


沙門氏菌感染的症狀,通常會造成嘔吐、腸炎與下痢,嚴重的話,還會造成菌血症,後果便是腸炎伴隨高燒。

以動物而言,患畜呈現精神頹靡、昏沉,並且食慾下降。特別年幼或特別年老的動物,以及免疫抑制下的動物,會因為感染,造成症狀加劇,例如:下痢至嚴重脫水、菌血症、肺炎與呼吸道症狀,甚至造成死亡!

即使是康復的動物,仍可能持續下痢一陣子,但這些動物,隨時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帶原者。

因沙門氏菌能存在腸腔表面、淋巴結,或在禽類的盲腸扁桃淋巴組織。也因沙門氏菌無法斷根,倘若動物又因為其它疾病造成免疫問題,也可能再度復發。

獸醫師現場經驗


以筆者本人(畜牧獸醫)在國內某一私人大型畜殖場的非學術田間試驗為例,保育舍的小豬(已斷奶,約10公斤至20公斤階段),總是發生沙門氏菌感染之下痢,對場內員工的飼養成績造成壓力。

該場獸醫頻繁地更替、添加不同類抗生素於飼料,數次下來的改善成果已相當有限,並會影響其它腸道益生菌叢的正常生態之維持。

而筆者建議該養殖農民,於飼料中多添加β-1,3/1,6多醣體,在調節兩週後,接下來的兩個月的保育舍小豬,沒有再發生沙門氏菌症狀。但在兩個月的試驗結束後,隔週,又開始於場內復發沙門氏菌。

身為畜牧從業人員的您,對此成果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在消費者的角度,您如何看待沙門氏菌造成的食物汙染呢?


下集,我們將進一步揭露家禽業,長期以來的沙門氏菌困擾,這也是身為農場端的養殖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