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0日 星期二

畜牧場=嫌惡設施?從韓劇《壞媽媽》再思經營豬舍難處



近日韓劇《壞媽媽》以收視12%迎來結局,雖稱不上神劇,但劇情中以畜牧從業者家庭為主軸發散,並有多個畜牧場的劇情畫面,當中有些議題值得思考,本報特別專訪豬隻畜牧場從業人員(不願具名)回應,也歡迎讀者留言討論、分享,期許報導不只是報導,大家的留言更能提供政策相關人員決策參考。 

(圖/Netflix 影片)






Q1.劇情有一幕拍到懷孕母豬頻繁撞欄竿,請問何時妊娠的母豬會如此?




A1.大多都會有這樣類似狀況,因母豬的居住空間有限,但自台灣動物福利抬頭後,有些豬場增加母豬居住空間,低密度飼養,讓牠們安心待產。




除了空間外,台灣氣候濕熱,溫度、通風也很重要,為避免豬隻熱緊迫,畜牧戶也相當注重豬舍屋頂、牆壁的隔熱設施,會加裝風扇通風、在飲水添加冰塊,以及將凍好的水瓶吊在母豬頸部上方,讓冰水緩慢滴在豬隻的脖子,起到降溫作用。




Q2.劇中,因奧運傳遞火把的路線,會經過養豬場,因此有人上門希望男主人關掉養豬場,男主人的拒絕引發養豬場被惡意縱火,他看著火海試圖想衝進火場,但被妻子攔下,因而心痛地說:「就算牠們是不會講話的動物,也不能罔顧牠們的生命呀!」您對這句話的感觸?




A2.通常建築物的建造會講究「先來後到」的尊重,但畜牧業在台灣,尤其是養豬場,並無受到這樣的尊重,儘管已經在此地深根許久,像劇中的養豬場是從高祖(曾祖之父)就開始經營了,但仍可能會因氣味、環境等因素,被不尊重對待。




台灣畜牧業的發展走向多跟政府政策有關,建議政府可以盡快籌劃「畜牧專區」,讓畜牧業跟食農教育結合,使更多社會大眾知道畜牧業的貢獻與難處,才能讓畜牧業不再被視為「嫌惡設施」。




以上是本報針對韓劇《壞媽媽》劇情,提出的兩點問題問答,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豬隻的貢獻跟被當作「嫌惡設施」的難處,豬是不會講話的動物,但有牠們的生命貢獻,及容忍狹窄的空間,我們才能頻繁吃豬肉,祈願有更多人認識豬隻和畜牧業,因著更多的了解、凝聚共識,而能在兼顧動物福利與經濟間改善經濟動物的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