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豬隻體型及腳部評分-種豬專題研討會特別報導

今(8月6日)日上午,行政院農委會畜牧處與育宙農業生技有限公司合辦專題研討會,由屏東科技大學夏良宙教授主講,針對「豬隻體型及腳部評分」議題做探討,吸引了官、產、學界將近300人的線上參與。

夏良宙博士先從國內種豬比賽、拍賣切入,在選購跟評比種豬的時候,體型評分應該與豬隻檢定區別。前者包括肌肉分布、腳蹄健康、營養狀況;後者則包括背脂腰眼檢定、繁殖性能檢定。

過往容易被忽視的是,其實公豬的選擇也需考慮乳頭數,而根據肌肉分布與國內民生消費習慣來說,其實母豬的選擇也需考量肌肉表現,包括背最長肌、腹內/外斜肌等。此外,從臀後方看過去,若豬隻的背部與兩後肢呈正梯形且後腳間距夠寬,代表此種豬隻能夠乘載的肌肉量多、肌肉長,對養豬農民來說,能夠賣出更多肉量、更美觀的肉品。

眾所周知,豬腳蹄是豬的第二生命,故腳弱往往是種豬被淘汰的要因,會影響配種、攝食、飲水等。前肢支撐身體比重56%、後肢44%,所以觀察腳蹄大小,或是接觸地墊面積與肢體呈現的角度,和前肢腕關節、後肢胕關節,可評估出來是否有足夠支撐能力;而內/外八字站姿、鵝步步行狀態,會是扣分的原因。而美國、丹麥、荷蘭、加拿大等國,對此都有一套圖示的前、後腳評分標準可供參考,以此協助農民是否要淘汰該種豬。

若以繁殖性能來看,公豬的包皮過長、睪丸過大過小都需納入考量。前者影響配種或採精,後者會影響精子品質和數量,包括與精液性狀。母豬則要考慮陰戶外型,避免選擇過小或發育不良、尖狀陰戶、受傷癒合過者,以免容易難產或造成感染與損傷。且母豬乳頭的發育也很重要,推薦至少單側要有六個可以正常運作的乳頭,八到十個則為優選。

最後,夏良宙博士還提到,營養跟健康是選豬的重大議題。因為重大疾病感染了公、母豬健康與整個畜群,進而影響後代,即使是呼吸道或消化道疾病,也會因供氧不足或營養吸收功能不足,導致未來精子、卵子生成的損失,更遑論生殖系統的疾病。若缺乏鈣、磷、鋅、維生素等營養素,都會導致腳蹄、皮毛發展不如預期,且除了補充營養份之外,抗氧化部分也要思慮周全。

行政院農委會畜牧處的周文玲技正,在會議上補充,鼓勵並支持國內的豬肉產品、種豬、活豬出口,不過必需先把國內流行的一些特定疾病清除,以符合其它國家防疫規定與策略要求。目前已有越南、香港等客戶,並且正在洽談更多國家,未來勢必是國內養豬產業的一大利多。



IG搜尋🔍畜牧經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