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興大高教深耕成果展開幕,展現多元特色領域成果,推前瞻鳥禽演化保種

【本報訊】國立中興大學研發處10月25日至10月30日,在圖書館一樓大廳舉辦「高教深耕計畫聯合成果展」,10月26日舉辦開幕式。此次展覽分為五大區:三大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優勢特色-智慧機械領域大學社會責任產學研鏈結中心興傳書房。展出多樣獨步全球的農業生技研發與新穎的智慧機械技術,呈現興大近年來在教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的亮眼成果。

興大高教深耕成果展開幕式大合影。(圖/中興大學 提供)

興大2018年獲得「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經費排名全國第六,連年成效績優,自2020年起經費已躍升至全國第五。計畫推動項目,包含全校性的教學創新、發展學校特色、提升高教公共性、善盡社會責任、國際重點領域五大面向,以及三個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分別為前瞻植物生技研究中心、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鳥禽遺傳資源暨動物生技研究中心。

「前瞻植物生技研究中心」由葉錫東院士(右3)統籌,結合玉山學者Dr._W._Gruissem(左3)、王強生教授(右2)等團隊。(圖/中興大學 提供)


「前瞻植物生技研究中心」,由葉錫東院士統籌,結合楊長賢國家講座教授、賀端華院士、玉山學者Dr. W. Gruissem組成堅實研究團隊,推動前瞻作物基因體及功能性基因分析研究及其應用。會場展出葉錫東院士研發之抗病毒木瓜、Dr. W. Gruissem研發之高產量木薯,賀端華院士研發之抗旱、高產水稻,詹富智副校長與王國禎特聘教授合作開發齒舌蘭輪斑病毒 (ORSV) 與蕙蘭嵌紋病毒 (CymMV) 之二合一檢測晶片,王強生教授育成抗病新品種水稻,及楊長賢副校長開發的蘭花新品種「鳳凰蘭」。該中心以臺灣重要的經濟作物,蘭花、水稻及高價蔬果為研究目標,技術獨步全球。

「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由楊秋忠院士擔任總計畫主持人,歷經5年的努力,四研究領域皆展現獨一無二之亮點成果及重大社會貢獻,在循環農業領域:楊秋忠院士農業廢棄物及抗生素廢棄物處理速度創世界之最,衍生新創企業「地天泰農業生技公司」;黃介辰團隊「全方位植物內生菌型生物刺激素」;新穎材料農業領域:黃振文團隊首創跨農漁牧產適用之益生菌;林耀東團隊發展高值化智慧環境友善地膜;薛涵宇團隊開發仿生多功能防蝕抗藻塗層;設施農業領域:葉鎮宇、賴盈至、吳靖宙分別開發之高效太陽能電池及柔性發電感測設;生態農業領域:楊明德之「大面積收穫監測智慧平臺」,開啟無人機智慧管理農業新篇章;陳樹群開發兼顧防災與生態的「會呼吸的防砂壩」。2020年規劃溪心壩畜產試驗場跨領域共同實驗場域,並於2022年在前瞻中心裴靜偉主任規劃下,建置並啟用場域資訊中心,即時收集與監控場域溫濕度、水質、產氫、太陽能發電、牛畜行為等相關環境數據,亮點技術世界獨創。

「鳥禽遺傳資源暨動物生技研究中心」由陳全木講座教授擔任總主持人,結合劉宏仁、李宗翰、陳志峰特聘教授與20多位優秀學者、及美國南加州大學鍾正明院士、中研院李文雄院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Robert Reisz院士等國內專家組成堅實研究團隊。推動前瞻鳥禽演化保種、動物功能性基因體研究、及促進畜禽水產動物健康的飼料添加物開發。三大研究主軸包括上游的動物生技產品研發、中游的模式動物平台之功效驗證、下游的鳥禽遺傳資源開發與產業推廣。本年度亮點成果包含從乳蛋白發酵產製KFP-1胜肽產品具有處進成骨細胞活性與抗骨質流失的功效,突破性成果於2021年11月發表在國際分子營養學頂尖期刊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並獲選當期封面故事,另開發出特殊代謝分子益生菌之篩選平台與抗逆境飼料添加物。該中心近年已衍生3間新創公司,並積極投入臺灣特色土雞返鄉計畫部落林下經濟推廣等工作,充分展現大學的社會責任,創新研發及創業成果,堪稱國內典範。





「鳥禽遺傳資源暨動物生技研究中心」團隊,由陳全木講座教授(左4)擔任總主持人,與宋振銘研發長(左5)、生科院黃介辰院長(右4)等合影。(圖/中興大學)



智慧機械專區由林明澤教授團隊展示「前端動態智慧接觸裝置」、劉建宏教授團隊展示「機械手臂製TCOP測量儀」、裴靜偉教授團隊展示「前瞻光達相機模組於智慧電子圍籬系統之研究」及「嵌入式光學雷達與AI辨識之智慧車燈於自動駕駛」之研究成果。

大學社會責任專區,參展團隊集結校內18組USR計畫團隊,包含1組深耕型、1組萌芽型、5組USR Hub及11組種子型計畫,展區現場透過海報展示、成果影片輪播、實體展品形式,展示出興大大學社會責任豐碩成果。

產學研鏈結中心整合校內教師研發能量,致力技術推廣到產業界。本次展示食生系謝昌衛教授「磁場處理保鮮方法及其用途」、生機系蔡燿全副教授「自動鳥類偵測及驅離的方法」、以及園藝系陳錦木老師己技術授權之植物品種權日日春品種「幸運」及「火焰」。

興大校長薛富盛致詞時表示,近年來興大在「高等教育深耕計畫」持續獲得經費挹注,師生們的傑出表現,高教深耕計畫亮眼的執行成果,獲得政府不同部會的肯定,這對於今年度申設醫學院、南投分部、循環經濟研究學院等重大校務發展都有間接的影響。這五年來,興大在學術研究、大學社會責任、高教公共性方面,有許多豐碩的成果,感謝所有主管與同仁們付出的心力,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興大未來會更上一層樓。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肉鬆摻豆粉如何辨別?中華肉品協會監事張雅琇建議詳閱成分標示

 肉鬆之於台式餐點是不可或缺的存在,無論是飯糰、麵包、粥品,加上肉鬆就會美味升級,在菜市場、大賣場或百貨公司都可以見其蹤影,但如何在購買時辨識理想的肉鬆品質呢?中華肉品協會監事張雅琇建議詳閱產品成分標示,打開包裝後也要注意保存方式避免受潮。


左至右:肉絨、純肉鬆、有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之肉鬆。(圖/張雅琇 提供)



肉酥(又稱肉鬆)添加植物性蛋白之解說

近期網路上有肉酥(肉鬆)摻入豌豆粉的討論,因此本報專訪中華肉品協會監事張雅琇,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肉品科學、畜產品加工與衛生安全。 


首先她分享,乾燥型加工肉品製品除了肉酥還有肉絨。肉絨外貌鬆綿狀肉製品,可想像形狀類似為貴賓犬的毛髮,但是肉酥纖維比肉絨短,所以兩者外觀上有明顯不同。


肉酥製造方法是先將肉品蒸煮、再撕成絲、調味、滷煮、炒乾之後,摻和食用油,焙炒至肌肉纖維充分呈現鬆散狀態之乾燥肉製品。植物性蛋白原料之成分可於摻和食用油前添加,但各廠牌及業者皆有獨特配方,可決定是否要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原料。  


一般而言,純肉肉酥或肉絨口感稍略較乾,因此,業者製造肉酥產品時,也可能會為了平衡組織總接受度及口感,而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例如:大豆蛋白粉或碗豆粉,再摻和食用油並焙炒。


另一方面,大豆蛋白、豌豆粉或小麥胚芽常用於素肉鬆製造,也富營養價值。因此消費者針對純肉或非純肉之肉酥產品之辨別,可藉由觀察產品外觀,以及外包裝是否有顯著標示;另外,也可細讀產品成分表,其所列原料添加成分含量依據排列順序由多至少,可供消費者審視與挑選理想的肉酥產品。


張雅琇補充,針對產品名稱及製成配方差異性,「肉酥」之原料配方可容許的豌豆粉添加量相對高於「肉絨」。


參考CAS優良農產品驗證基準之肉品項目準則對肉酥、肉絨的規定,豆粉與麵粉等總量,於肉酥產品中,不得超過煮熟原料肉重之15%,於肉絨產品不得超過煮熟原料肉重之7%。肉乾產品則不得添加;若澱粉來自其他原料,例如,輔助加工功能性的黏著性蛋白質,則其容許度為1%以下。


(圖/張雅琇 提供)



只能到肉鋪才能買到純肉酥(純肉鬆)?

張雅琇表示,各大賣場、超市及電商平台仍有機會買到純肉酥,也常以有助其產品保存之密封罐裝方式販售;若消費者習慣至零售店鋪、傳統市場或百貨地下街購買肉酥產品,也可以進一步詢問店家,以了解商家製造成分中是否有無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質原料。但若消費者對前述肉酥製造程序之基本觀念具有了解,應可從產品 (詳如圖片) 外觀及組織分辨之。   


訪談尾聲,她分享自己不禁想到「消費者有知的權利」,有權利明白肉類加工製品中之成份;不過,各家廠牌及製造業者皆具特色,因此,消費者也可以視成分標示及喜好判斷,再進一步決定是否選購。


張雅琇提醒,因台灣為海島型氣候,乾燥類肉酥或肉絨產品開封後建議妥善密封並以冷藏保存,可以避免產品受潮、氧化與產生油耗味。



純肉肉絨,纖維較長且完整 ,蓬鬆程度較高。(圖/張雅琇 提供)




純肉鬆,仍有肉纖維特性但纖維長度較短,仍有蓬鬆特性。(圖/張雅琇 提供)



有額外添加植物性蛋白之肉鬆,也可能因額外添加較多食用油,外觀濕潤多為結塊,較無明顯肉纖維特性。(圖/張雅琇 提供)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9家徹底改變畜牧管理的現代科技公司(下)

 上篇分享五家結合科技,讓管理畜牧業更省力的公司,底下介紹其他四家改變畜牧管理的現代科技公司:





6.Quantified AG

2020年,美國默沙東動物保健(MSD Animal Health)完成對Quantified AG的收購,此為領先全球的畜牧動物數據和分析公司,專監測牛隻的體溫和運動,以助及早發現疾病。


Quantified AG的監控系統,幫助畜牧場管理者更快獲得有關其運營績效的深入數據。尤其智能牛耳標「Quantified AG® Tag」可從牛隻中獲取行為和生物特徵數據,使管理者能查看健康需更多關注的確切動物。





7.Pure Cultures

Pure Cultures是家生物技術公司,為寵物、畜牧動物健康開發助於生長和健康的益生菌,並使用天然的補劑替代抗生素。





8.AgriWebb

AgriWebb是雲端的養牛管理軟體,能手機連接牧場數據,看牧場地圖了解放牧策略,及管理畜牧動物與飼料庫存,除此之外還能離線工作,當再次連接網路將立即同步更新,提高牧場管理者、飼養員、加工商和零售商的利潤與可預測性。


Agriwebb 的軟件擁有超過一千萬隻經濟動物,已迅速成長為市場領頭羊之一。





9.BovControl

BovControl 為農民提供易於使用的工具,儘管網路訊號不佳,也能持續使用智慧型手機、電腦收集動物數據,包含畜牧動物的體重、來源、遺傳資料、飼料以及畜牧場管理的所有日常活動。


畜牧場管理者能使用所擁有的RFID、耳標、藍芽項圈或不同類型的植入芯片,輸入進BovControl的「奶牛互聯網(IoT)」,接著提供多種角度報告、圖形分析,提供加工商、品牌商、牧場主人、農場員工和技術顧問參考。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雖並非每個科技都適合台灣的地形與環境,但也能從中思考,「畜牧業還能跟科技結合,做些什麼?」期望未來畜牧業擺脫污染源的刻板印象,反成為台灣這塊土地的祝福。


參考資料/Plug and play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2022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捷報》跨域合作結合AI與家禽業,省工易管理!

【本報訊】2022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10月15日舉辦頒獎典禮,今年共有520件專利作品參賽,涵蓋半導體、光電液晶、資通訊、生技醫藥、機械、生活用品等領域,中興大學團隊今年共有11件技術參賽,榮獲4金2銀2銅,成績亮眼。

中興大學各發明團合照。(圖/中興大學 提供)


四項金牌技術為:食生系謝昌衛教授「磁場處理保鮮方法及其用途」、機械系李聯旺副教授「基於虛擬與擴增實境之上下肢協同復健外骨骼系統」、環工系盧明俊教授(主要發明人)「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之裝置及處理方法」、環工系曾惠馨教授(主要發明人)「氣體分離裝置」。




二項銀牌技術為:生機系蔡燿全副教授「自動鳥類偵測及驅離的方法」,以及由興大生機系謝廣文教授、畜試所黃振芳所長及臺灣大學陳世銘教授,跨域合作共同研發的「禽隻圖像辨識停留時間分析系統和方法」




二項銅牌技術為:環工系梁振儒教授「用於檢測地表下環境污染物的被動式採樣器」,及興大生機系謝廣文教授與畜試所宜蘭分所合作研發的「智慧型禽隻群聚圖像辨識分析系統及方法」




食生系謝昌衛教授「磁場處理保鮮方法及其用途」,技術亮點為能藉由條調控電磁參數抑制蔬果採後熟成速率、呼吸作用達到維持農產品產品減少農損。本專利已獲得2021國家農業科技獎以及2022未來科技獎肯定,能運用於農產品儲運銷相關設施與設備。


機械系李聯旺副教授「基於虛擬與擴增實境之上下肢協同復健外骨骼系統」,為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計畫研究成果,採用肢體運動神經耦合理論,引入上下肢外骨骼與動態減重技術,並結合腦機介面將腦波回饋貫穿整個復健過程,經臨床驗證可增進下肢動作功能、轉位能力及增加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濃度。


環工系盧明俊教授二氧化碳捕集與利用之裝置及處理方法」,使用鹼液捕集煙道氣中二氧化碳,再導入獨步全球的流體化床均質結晶槽,合成碳酸鈣均質結晶顆粒。該技術不會產生廢水,在常溫常壓下進行,不會額外增加排碳量,所產生之高品質輕質碳酸鈣結晶粒,可回收做為各種工業製程之添加劑。


環工系曾惠馨教授氣體分離裝置為研發水基動態液泡膜產生裝置,可突破水的高表面張力,連續產生厚度小於數微米的動態液泡膜,並長時間維持於擬穩態不破裂,而賦予水具有分離氣體的性能,其表現優於多數高分子膜材料,可應用於潔淨能源生產及二氧化碳分離產業。


中興大學發明團合照。(圖/中興大學 提供)


生機系蔡燿全副教授「自動鳥類偵測及驅離的方法」,目前己技轉至業界,鳥害是影響臺灣家禽養殖產業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過往的驅鳥方法長時間使用下野鳥會產生習慣性。團隊以導入AI深度學習建立野鳥偵測模型,搭配綠光雷射製作自動化雷射驅鳥系統,成功提升驅鳥效果且降低野鳥習慣性。


生機系謝廣文教授「禽隻圖像辨識停留時間分析系統和方法」結合鵝隻行為與人工智慧技術,開發一套可及早提供飼主異常鵝隻預警功能,達到省工與生物安全的防疫型管理系統。   


環工系梁振儒教授「用於檢測地表下環境污染物的被動式採樣器」,解決因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受限於水文與地質因素,複雜污染情境不易判斷,此專利可同時用於水井中之未飽和層及飽和含水層的高解析被動式採樣器,可藉由高密度多深度的採樣佈點,實際掌握地表下污染分佈,以建立場址污染概念模型,確保污染場址之精準整治。


興大生機系謝廣文教授 智慧型禽隻群聚圖像辨識分析系統及方法」當家禽有異常狀況或身體不適時,常伴隨出現活動力低下、脫隊、蹲伏、精神沉鬱等臨床現象,但管理人員想了解場內動物有無異常必須貼近觀察,反而造成動物緊迫,不僅不易觀察動物的正常表現,亦對其生長、產蛋等表現不利,人工智慧技術與動物行為研究的結合,可減少人員進出禽舍頻率,又能維護生物安全 省工及動物健康早期預警的目標。


中興大學薛富盛校長表示,本次競賽成果都是老師研發團隊努力研發的成果,內容多元展現中興大學在跨領域研究能量實力,未來將更努力促成學術界的研發技術與產業界接軌,創造更大價值。

五爪豬是人轉世?生命時有變異,葉光勝教授籲尊重每條生命

 近日,雲林田間出現重約200公斤的白豬,疑因前蹄有五爪,民間流傳可能為「人轉世」,若宰殺會帶來厄運而遭棄養,四處流竄破壞農作物。臺灣大學獸醫系教授葉光勝接受本報專訪表示,從科學角度而言,這只是種胚胎時期發育異常所造成,並呼籲大家尊重每條寶貴生命。


(圖/@斗南分局 FB



10月13日上午,雲林斗南分局警員陳志青在巡邏中,突然聽見民眾呼喊求救,才發現有隻重約200公斤的白豬深陷稻田無法行動,他立即聯繫村長、動保處相關人員到場,眾人費九牛二虎之力才把白豬順利拉上道路。


眾人觀察下,該豬隻為俗稱的「五爪豬」,民間流傳五爪豬為人轉世,若貿然殺害、食用,恐招致噩運。警方籲大眾不要太過迷信,亦勿有棄養行為。


葉光勝教授首先表示,自己對任何宗教信仰或傳說表達尊重態度,但從科學角度而言,這只是種胚胎時期發育異常所致。若這多趾的因素,並不會造成豬隻生長發育障礙,而能與其他豬隻一起在豬場正常成長發育,最後可上市,基本上與其他豬隻是一樣的。


他提到,雖無遇過五爪豬,也不太曉得豬農如何處理,但其實這種豬隻與其他豬隻只是外觀有些許差異,不會在肉質上有所改變;至於價格,就取決於買主的主觀意願了。


最後葉光勝呼籲,生命有時就會有變異,希望大家還是尊重每一條生命。


(圖/斗南分局FB)





(圖/葉光勝 提供)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2022沈永紹論壇快報》三大議題與「重大豬病論壇」呼應

10月6日於嘉義縣政府創新學院所舉辦的「2022年沈永紹教授論壇」已順利落幕。本次吸引超過300位畜牧業產、學界人士參加,往年皆將主題環繞在家禽議題,並可簡單區分三大類,分別是:飼養管理、疾病新知、因應對策;本論壇恰巧與嘉義大學校友會主導的「重大豬病論壇」遙相呼應。


本屆議程表

此次論壇除作為家禽產業界的疾病新知發布和分享,也成為一個平台,讓各家廠商能藉此機會發表其疫苗、生技產品、生產管理工具、產業技術概念等。


共計有台灣碩騰、台灣英特威、西華動物藥品、台灣百靈佳、以勒企業公司等廠商共襄盛舉,亦有多家業界廠商贊助本論壇的舉辦。


屏東科技大學鄭明珠副教授作為本年度論壇的開場,以《雞大腸桿菌抗藥性和用藥策略》為議題討論,破題就針對當代最廣受討論的「抗藥性困境」作分享。


目前許多養殖業者與藥廠都深受抗藥性病菌的困擾,鄭明珠副教授提出的替代方案諸如使用益生菌、有機酸、嗜菌體療法、先天免疫刺激劑、植生素、抗菌胜肽,可作為其解決方案。


接著的四家外商,不約而同地以疫苗作為主軸,雖各有些微差異,但亮點則是西華動物藥品公司的蛋內免疫注射機台,可供家禽業者在孵化室即完成大部分的免疫工作,並且自動化的工法,減少人力又快速。


另一個自眾多外商以疫苗產品脫穎而出的,則是以勒公司的抗菌胜肽產品,這是一種安全、無毒、可抗菌,能作為免疫調節的短鏈胜肽,同時也能阻止病毒與宿主細胞的結合,講者林達衛獸醫師表示,這個胜肽也可用作疫苗的佐劑,提升疫苗的保護作用,未來的應用層面相當廣泛。


有趣的是,一則引起在場議論的話題,則是英特威公司講者提出,認為疫苗握在手中恐因手心溫度的影響,造成免疫效益變差或失效;席間亦有業界同仁表達反對看法,表示疫苗沒有那麼脆弱、不應危言聳聽;而會議主持人謝快樂教授亦表示溫度對疫苗效益的變化,是動物用疫苗審核委員的檢核項目之一。


最後的Q&A時間

總結來說,本次論壇雖有四家外商皆分享其疫苗產品與效益,但仍有部分亮點;同時也有國內研發、具前瞻性的胜肽產品,提供了業界新知與活水。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業界人士、國內外專家,分享實務經驗、研發成果,讓產業更進步。


論壇講義分享:https://ppt.cc/fSm2rx

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興大獸醫教學醫院向上醫院喬遷剪綵,盼成中部具規模的獸醫教學研究重鎮

 【本報訊】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向上醫院106日上午舉行喬遷剪綵儀式,校本部獸醫教學醫院現址將改建為「國際獸醫防疫人才培訓中心暨獸醫教學醫院大樓」,為維持醫療營運,全院醫療團隊喬遷至興大獸醫教學醫院向上醫院,繼續提供小動物門診醫療,以及獸醫學系學生臨床診療實習場所,持續對外提供動物醫療服務。


(圖/中興大學 提供)

喬遷儀式由興大校長薛富盛、興大校友總會理事長/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台中市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台中分局長王子政、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處長林儒良、研發長宋振銘、獸醫學院院長陳德勛、獸醫教學醫院院長許添桓等人一同剪綵。


中興大學獸醫教學醫院因原建築歷史悠久,原空間已不敷使用,在校長、農委會和教育部的支持下,原址進行「國際獸醫防疫人才培訓中心暨獸醫教學醫院大樓」新建工程,未來將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與醫療環境,成為中部規模最大的獸醫教學研究重鎮。


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表示,臺中市全臺第二大的城市,一座偉大的城市一定要有一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來輝映,中興大學未來在校本部將獸醫教學醫院整建後,在教學、研究、人才培育與國際獸醫人才交流方面,將會發揮更大的量能。


興大是全臺第一所成立獸醫學院的大學也是臺中市重要的動物醫療與保健醫院,新大樓興建期間,向上醫院將持續教育實習課程與診療服務,提供民眾優質的醫療服務品質與環境。


(圖/中興大學 提供)


興大校友總會理事長蔡其昌表示,中興大學是臺灣獸醫學院的翹楚,培育了很多獸醫人才,具有良好的服務醫療量能,讓城市的毛小孩獲得更好的照顧。身為校友總會理事長,非常肯定興大在毛小孩醫療服務與作育英才的能力,未來也希望能將臺中市打造成為毛小孩的天堂。


興大獸醫教學醫院向上醫院將延續原醫院的服務,提供內科、外科、心眼科、腫瘤科、野生動物科、麻醉科、影像科、檢驗科,營業時間為週一至周五,上午8點至下午5點。



(圖/中興大學 提供)



(圖/中興大學 提供)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智慧共享,與農共榮!」2022「動物精準營養國際論壇」與肥豬研討會同期舉行

 今(2022)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臺灣智慧農業週」、「臺灣國際漁業展」在南港展覽館同期展出,為臺灣最大的農漁畜禽專業商展整合平台。



緊接熱鬧登場的,是在大臺南會展中心同期舉辦的「第6屆肥豬國際研討會 」、「第二屆動物精準營養國際論壇OMO」,連結南北台灣產學專家,對畜牧業實際案場分享,精彩可期。


2020年,京冠生物科技看準「精準營養」等各式新型態商機興起,故在行政院農委會指導下,與科技部補助農業生技分析與促進辦公室合辦「2020動物精準營養論壇」,針對五大領域討論:精準育種、獸醫預防醫學、營養代謝、腸道生理與微生物、「AI與貴重儀器及大數據」,提供政府未來施政參考。



近期,於臺灣智慧農業週(Taiwan Smart Agriweek)YouTube發佈的宣傳影片中,邀請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教授王淑音介紹,「第二屆動物精準營養國際論壇OMO」於10月26-27日舉辦,將連結台灣各地、美國、日本等地產學專家,圍繞八大研討主題,期盼能共創畜牧動物營養新趨勢,同時兼具最大效益化和永續經營。


研討議題包含:

1)畜牧業減碳未來趨勢

2)胜肽在蛋白質與氨基酸的價值與定義

3)脂肪不再只是能量

4)碳水化合物對營養吸收的影響與對策

5)通膨下的飼料、飼養對策

6)友善環境下飼料營養的新思維與行動

7)綠色飼養-零碳未來畜牧業的下一步

8)腸道微生物與生理、營養之關係


當前全球不僅面臨戰爭、原物料短缺危機,還有日新月異的疾病挑戰,但相信產、官、學界三股合成的繩子不易斷開,使論壇不只是空談,更能化為畜產界的對談平台,為台灣乃至世界畜牧產業,翻開歷史的新頁。


相關連結/

並非在罵人!第六屆「肥豬」科學與利用國際研討會將於台南隆重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