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30日 星期六

第12屆「畜牧遺傳學世界大會」,夏季於鹿特丹熱鬧登場

 





雖然「台灣重要豬病論壇」因為疫情,已延期2年未舉辦,令人覺得相當可惜,不過沒關係,今天帶大家認識一個海外、每4年舉辦一次的畜牧會議,「畜牧遺傳學世界大會」(World Congress on Genetics Applied to Livestock Production,WCGALP),活動將於今(2022)年7月3日至8日,於荷蘭鹿特丹舉行。


畜牧動物育種、基因體學,一直是畜牧業界關注的話題之一,每次「畜牧遺傳學世界大會」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畜牧業界,育種相關公司的科學家、專家,今年第12屆將於7月3日至8日,在荷蘭鹿特丹舉行,上一屆於紐西蘭奧克蘭舉辦。


活動演講者邀請到荷蘭病毒學家,同時也是伊拉斯姆斯醫學中心(Erasmus MC)病毒學系主任,瑪麗恩.庫普曼斯(Maria Petronella Gerarda Koopmans)、瓦赫寧恩大學「動物育種和基因體學」副教授馬里奧.卡魯斯博士(Mario Calus)、昆士蘭大學「統計遺傳學家和統計基因體學實驗室」組長延戈洛伊克(Yengo Loic )博士。






圖,荷蘭病毒學家瑪麗恩.庫普曼斯(Maria Petronella Gerarda Koopmans)twitter,她具獸醫背景,過去就讀烏特勒支大學 (Utrecht University)獸醫學系,研究涉及新興傳染病、諾羅病毒、獸醫學


圖,瓦赫寧恩大學「動物育種和基因體學」副教授馬里奧.卡魯斯博士(Mario Calus)twitter。


圖,昆士蘭大學「統計遺傳學家和統計基因體學實驗室」組長延戈洛伊克(Yengo Loic )博士。


活動將討論到的一些主題有:

1)動物育種和遺傳學領域的科學和社會挑戰(例如:如何對抗傳染病)

2)數據、研究方法、技術和研究成果共享



畜牧遺傳學世界大會的歷史

此為參與畜牧遺傳改良的研究人員、專家首要會議,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每4年聚集在一起,討論、參與科學專案,並藉此建立連結。 


自1970年代以來,已成功舉行了11次大會,曾在不同國家舉辦:馬德里(西班牙,1974年和1982年)、林肯(美國,1986年)、愛丁堡(英國,1990年)、圭爾夫(加拿大,1994年)、阿米代爾(澳洲,1998年)、蒙彼利埃(法國,2002年)、美景市(巴西,2006年)、萊比錫(德國,2010年)、溫哥華(加拿大,2014年)和奧克蘭(紐西蘭,2018年)。


2022年,畜牧遺傳學世界大會的聚焦內容


因世界人口不斷增長,所以可持續生產高品質的動物蛋白質,是未來畜牧業的關鍵挑戰。


至2050年時,需要具復原能力、健康的動物,在符合能源效益、社會能接受的方式下,生產足夠的動物蛋白質,來養活世界人口。 


畜牧遺傳學世界大會,旨在分享知識,並應用於畜牧業生產的遺傳體學領域,這些創新能夠培育經濟動物,使畜牧生產鏈能滿足未來需求。


盼會議提出新研發、動物飼養方法,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提高食物轉化效率、減少生態足跡,及儘量減少抗生素的使用,以促進食品安全、改善畜牧動物的健康和福利。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WCGALP


2022年4月25日 星期一

戰爭下乳牛已損失15%... 戰爭僵持未解,重挫烏國畜牧業

烏克蘭畜牧產業大觀

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之前,該國眷養260萬頭的家畜。其中約有160萬頭牛,並且高達98%為乳牛,乳產量約為870萬噸,牧場集中於烏克蘭西、北部並涵蓋中部地區。而戰事持續至今,大約已經損失了15%的乳牛。

自從超過四百萬烏克蘭人(有些媒體統計已接近500萬人)被迫離開國土後,許多人失去生計,對畜牧產品的需求減少,因此價格崩盤達12%。以牛肉來看,價格更是從每公斤2.1歐元,跌至每公斤1.3歐元。

由於飼料原料產地被侵佔,導致畜牧業產能減少,如:某些油脂工廠因此而停工。此外,戰爭也間接迫使一些畜牧業者改變飼糧配方,也就影響動物的產能表現,最終結果就是,業者的獲利大幅受挫。


處於戰爭中的牛隻示意圖。


反芻動物產業

再以烏克蘭乳業來看,乳製品的出口有限,例如:奶油與奶粉。反而是,該國從歐盟其他國家大量進口起司。

在2021年,來自淘汰乳牛與肉用公牛的牛肉產量是28萬8,000噸,其中約有10%(2萬7,000噸)是出口到中國、哈撒克、烏茲別克、亞瑟拜然、土耳其、摩爾多瓦、中東。然而從2022年2月24日至4月10日這段期間,牛肉出口是受到禁止的。


養豬產業

烏克蘭的養豬產業則是平均散佈於國內各地。戰爭前,該國約有560萬頭豬隻,豬肉產量約75萬噸。但豬隻在養頭數至今已減少20%。雖然戰爭初期的豬肉價格小跌,但現已回升(從每公斤1.3歐元升至1.45歐元)。


家禽產業

烏克蘭最大的肉類市場是禽肉。在2021年,禽肉產量是一百六十萬噸(以活體體重計),其中有40萬噸出口至沙烏地阿拉伯、荷蘭、斯洛伐克、阿聯、亞瑟拜然,且在該年統計,眷養禽數有2億200萬羽,但如今已減少15%。





相關行業現況

戰爭初期,獸醫用藥也是短缺的,但這個狀況似乎已獲得解決;不過,對生產業者與食品業者而言,設備與零件的不足,是當下正在面臨的問題。

由於烏克蘭港口受到封鎖,海運出口肉品與肉製品是不可能的。要透過歐盟國家出口也不可行,此乃由於各國獸醫疫病管制的政策限制,更無法出口至非歐盟國家。因此,烏克蘭的牛肉、豬肉出口都已停擺。

由於烏克蘭許多區域的冷鏈問題(例如:缺電),許多食品業者開始轉型,將原本製造生鮮肉品的作業,改成罐頭製品。如此便可將肉類保存在各種溫度條件下,以供食用。





參考資料: Successful Farming


2022年4月20日 星期三

[更/延期]時隔2年,23日第七屆「台灣重要豬病論壇」熱鬧登場

4月21日 更新,2022年台灣重要豬病論壇因近期疫情緊張,又再次延期了。

因疫情去(2021)年停辦一次的「台灣重要豬病論壇」,將於今(2022)年4月23日在嘉義大學蘭潭校區瑞穗館舉行。預計當天將邀請到講者,包括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杜文珍、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羅登源主任、彰化農場張裕宗、國立中興大學楊程堯助理教授、余碧教授、屏東科技大學林昭男系教授、國立嘉義大學郭鴻志教授





這將是今年2月新任校長林翰謙,首次以校長身份參與,其接任校長前,在校學術、行政資歷豐富,曾為「農學院院長」、嘉大主任秘書、研發長等職務。


活動提及的議程有:

1.最近豬場到底怎麼了?2021年豬病流行趨勢

講者: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院雲嘉南動物疾病診斷中心主任羅登源


2.台灣養豬產業現況與未來-豬瘟拔針與非洲豬瘟邊境防控

講者: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局長杜文珍


3.原物料飛漲的時代-如何做好豬隻育成與管理

講者:彰化農場張裕宗先生


4.新興豬隻傳染性疾病-第三型豬環狀病毒疾病,對豬隻的影響

講者: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楊程堯


5.母豬近來狀況不怎麼穩定-台灣母豬繁殖障礙,流行現況與防控

講者: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院獸醫學系教授林昭男


6.維護豬隻腸道基礎免疫的重要性-豬隻腸道健康與營養

講者:國立中興大學動物科學與畜產學系名譽教授余碧


7.豬隻疾病監測重要性-以嘉義縣政府「嘉倍安心計畫」執行成果為例

講者: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院教授郭鴻志




每年重大豬病論壇,都是畜牧業界資訊交流,與產官學界的跨世代互動平台,也是提攜業界進步的動力來源之一,筆者特別期待上午場「原物料飛漲的時代-如何做好豬隻育成與管理」,因近期原物料上漲,我們畜牧業者都不好過,期許在會議中能有更多看見、激發出更有效益的飼養管理方式。


在艱困的世代,盼望我們台灣畜牧業者更聚集在一起,同心同行突破困境,相信烏雲有天會過去,背後的藍天、彩虹,將再度顯現。




2022年4月16日 星期六

精油與畜牧業密切相關?減抗飼養時代下,植生素的機會與挑戰

畜牧產業新興趨勢下,已不再將抗生素添加於飼料中作經濟動物的生長促進劑,於是「植生素(Phytogenic)」因應而生。全球的植生素市場規模,預計2020年將從7億5千萬美金,2025年提升至11億美金,前景極有潛力,因此本篇帶大家了解植生素的機會、挑戰。




全球市場動態的分析,可分為以下4點:

驅動--包覆技術助長植生素的應用

植生素的產品,其中常見的就是精油,由於其在高溫下易揮發,故很難定性定量的使用,還會有刺鼻的味道。而包覆技術的應用下,可將液態的植物精油包成微粒狀態,減少揮發並能對抗外在環境的挑戰,保持其性狀與品質,也大大提升畜牧產業的可用性。

限制--植生素飼料添加劑中的有效成分之成本

植物精油是植生素萃取之產品中的重要品項,但因為製造成本昂貴,所以發展有限。


根據馬達加斯加的國際貿易中心(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數據顯示,2016年的丁香精油,每公斤達17美元;縱使近年來有所漲跌,每公斤價格仍不會低於10美元。加上需求日增與種植環境等因素,價格仍看漲。

機會--動物飼糧中的天然成分

飼主通常會關心動物吃的安全,所以飼糧中的添加物品質便顯得重要。因此飼料廠商便開始關注與使用天然的添加物,如:植生素、益生菌,以取代化學合成物質。


近年,隨著全球對眷養的寵物數量提升、經濟動物的食安抬頭等因素,預期飼料廠商將會特別關注植生素產品。

挑戰--產品良莠不齊

由於全球各國都尚缺乏透明化生產、法規限制、專利技術保護等條件,導致廠商間互相仿造產品、劣質品和仿冒品充斥市場,然而這不能帶來飼主與動物的正向效益。

舉例來說,亞太地區就有些國家的製造商,提供和銷售白標、未經登記、驗證的植生素產品,藉此牟利。


植生素產品的種類與應用的經濟動物類別


植生素產品可概分為:精油、黃酮類、皂素、油樹脂、生物鹼、...等,並且各自有應用在經濟動物上的成效驗證。

當前歐洲地區,是全球植生素產品之發展最迅速的市場,此乃因經濟動物飼養過程中,「抗生素的促生長應用」觀念改變,並已加以禁止。


也因政策改變,促進畜牧產業進步,許多新興廠商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也有許多公司取得產品的認證與市場的成功。


下期我們將針對歐洲的植生素廠商進行介紹,敬請期待。


編譯參考資料: Market Reports


2022年4月11日 星期一

畜牧從業人員不得不知!改善動物健康的世界前十大公司(下)

 繼上次介紹世界第6-10名的知名動物保健公司,這次接著介紹前五名,提供全面性支援,維護世界各地家畜動物、寵物健康的公司。






5.拜耳(Bayer)

拜耳於1863年創立,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的公司,擁有超過150年歷史,主要專業領域為「醫療保健」與「作物科學」,最著名的產品是阿斯匹林(Aspirin)。 該公司進入醫療保健產業,提供處方藥、保健消費品和獸醫用藥等不同服務。 


他們針對狗、貓的多種解決方案,是該公司最卓越的產品之一,並特別設置部門,專為狗、貓、馬和牛,提供控制寄生蟲的處方藥。


拜耳是世界上,涉足許多領先經濟體的公司之一,並憑藉其世界一流的研發部門,提供最具創新性的產品和突破性技術,以提高動物健康領域的標準,深具影響力。





4.禮藍(Elanco)

禮藍是總部位於美國的製藥公司,成立於1954年,主要生產寵物和家畜的藥品、疫苗,是世界上領先的動物健康公司中獲獎最多的組織之一。


該公司2019年之前,是禮來(Eli Lilly)公司的子公司,他們在開發創新產品,幫助動物維持健康、疾病預防方面,被視為世界一流。





3.默克(Merck)

默克總部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市,於1668年創立,擁有350年歷史, 該公司致力於創新型製藥、生命科學,他們向客戶提供先進的動物醫療保健。


該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帶領醫療保健行業前進, 並帶入該領域最先進的技術,這使該公司在動物健康公司的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地位。





2.百靈佳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

百靈佳殷格翰總部位於德國,於1885年創立,擁有超過135年歷史,總公司位於德國殷格翰,該公司一直專注於改善動物、人類健康的產品;主要商品包含動物保健、糖尿病、癌症、心臟、呼吸系統、中樞神經用藥。


百靈佳殷格翰在2021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選,是在全球最大500家公司中,排行第464名,也是全球最大的家族藥廠。


1955年,百靈佳殷格翰開始在德國推動動物保健業務,其家畜(豬、牛)用藥,佔整體動物保健業務的七成以上,是全球豬隻疫苗產品的最大供應商。



1.碩騰(Zoetis)

碩騰是一家美國製藥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寵物、家畜用疫苗和藥品廠商。


該公司成立於1952年,總部位於美國新澤西州,其前身為輝瑞動物用產品事業部,現在獨立成為全球性的動物用產品公司,他們的使命是:「致力服務世界各地的獸醫師、獸醫專業人員與畜牧業者,照護與飼養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寵物與經濟動物。」


該公司憑藉其獨特的產品,成為動物保健公司市場的代言人。





以上為改善動物健康的世界前十大公司的介紹,盼望能提供學子作為選擇未來應徵工作的考量,例如:默克、碩騰,每年都會提供許多暑期實習的機會,畜牧經濟報也會持續關注世界畜牧業頂尖公司的動態,分享更多畜牧業趨勢給大家。


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

畜牧從業人員不得不知!改善動物健康的世界前十大公司(上)

 一直以來,動物保健公司提供全面的支援,來維護世界各地的動物健康,「動物醫療保健市場」是全球需求旺盛的市場之一,為了有效滿足需求,動物保健公司推出疫苗、寄生蟲劑、飼料添加劑等各種產品。


動物醫療保健市場的出現,是因市場對「改善動物生活」的關注、需求增加,這裡指的動物,包括豬、牛、馬和水產養殖等家畜動物, 以及寵物,如:貓、狗和其他小動物。




動物保健公司的市場價值


多年來,人們日益關注「動物醫療保健」,有人認為疾病的變種、變化,以及現階段,全世界肉類和奶類需求激增,是推動市場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 因此,有越來越多畜牧業者,希望與這些動物保健公司合作,提出新的、獨特的方法,改善現有的醫療設備。


眾所周知的是,傳統的動物保健公司正在相互競爭,為實現共同目標—維護動物良好健康。 根據Verified Market Research專家進行的調查,2018年全球動物保健公司的市場價值為284億美元(約台幣8千1百億元)。 隨著技術進步,預計到2026年,市值將達到416億美元(約台幣1兆2千億元),成長約1.5倍。


市場的蓬勃發展,身為畜牧從業人員的我們,在第一線看顧動物,不得不知世界前十大,守護動物健康的公司,底下介紹第十名至第六名:





10.科夫特魯斯(Covetrus)


科夫特魯斯是一家提供全球動物保健產品,和相關服務的公司,總部位於美國俄亥俄州都柏林,成立於1953年。 該公司致力於推廣獸醫藥物、產品,並且其獸醫保健團隊,針對馬科動物保健市場,正在加強這方面的能力。







9.愛德士(IDEXX)


愛德士是一家美國醫藥公司,成立於1983年,由David Evans Shaw創立,名列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S&P 500)之一,致力於提高動物、個人和牲畜的福祉,亦是寵物醫療保健發展的先驅,為全球獸醫提供廣泛的症狀範圍、創新項目和管理;公司主要的產品是生化分析儀,和獸醫用生化分析儀。





8.威隆(Vetoquinol)


法國威隆是全球第9大獸醫製藥公司,總部設在法國,成立於1933年。該公司的創新產品和服務,總能滿足客戶日常需求,產品領域包括疼痛治療、抗感染藥、心臟病藥物、腎病學藥物、護理衛生產品。


這個製藥巨頭是一家自由的家族企業,致力於其高品質,並擁有厚實的預算和技術。




7.維克(Virbac)


維克是一家致力於動物健康的法國公司,總部在法國卡洛斯,由獸醫皮埃爾.理查德.迪克(Pierre-Richard Dick)於1968年創立,是全球第7大獸醫製藥公司,已營運了50多年。


該公司以子公司的形式,在不同國家裡運作,這些子公司在當地市場上單獨成名。




6.西華(Ceva Sante Animale)


西華是一家關注動物健康的跨國公司,總部位於法國利布爾訥,成立於1999年,從事藥品、疫苗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並為寵物、家禽、豬隻、反芻類動物,提供補充服務和設備。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初卵蛋」更營養嗎?其實雞蛋這樣料理,最保留營養物質



市面上有多種類別的雞蛋,認證蛋、動物福利蛋、機能蛋,從名稱可以得知前兩者具認證標章,後者為在飼料添加特別營養成分的雞蛋,那麼,什麼是初卵蛋呢?又能在哪邊買?


何為初卵蛋?

初卵蛋又稱開窩蛋、處女蛋、初產蛋、初生蛋、聰明蛋,為小母雞成長到初產階段(約18-28週齡)後,積蓄約3-9天營養,所生的雞蛋。


其特色為雞蛋體型小,重量約42-54公克,因小母雞的卵巢剛長成,但隨著母雞的成熟、環境、飼料因素影響,之後產下的雞蛋會逐漸變大;以及蛋黃較濃郁、蛋白水分含量較少,吃起來口感較Q,受多人喜愛。


有些不可考據的資料指出,初卵蛋是母雞一生的精華之最,營養價值高、是男女老少最佳補品、卵磷脂含量高於普通雞蛋,可以補腦、增加記憶力。


但筆者依據專業認為,初卵蛋和一般雞蛋,營養價值相近,不過口感的確有所差異,「初卵蛋」是種增加市場差異化的策略方式,能滿足顧客不同需求,也為蛋商增加競爭力,並無表示否定之意。


只是初卵蛋進一步的定義有點模糊,有些商販認為是小母雞開產的12週內,所產下的雞蛋稱為初卵蛋,有的則稱8週,也因產量少,所以一般市面上很難買到,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通路購買,底下介紹富農初卵蛋,嚴選年輕、健康的母雞,在身體最佳的狀況下,初產期1-6週內所產下的新鮮雞蛋。





想了解如何挑選好蛋,可以點選畜牧經濟報文章:

蛋黃越紅越營養嗎? 挑新鮮最重要!4要點教你挑好蛋、吃健康

https://lenewstw.blogspot.com/2022/01/4.html



雞蛋如何煮最不流失營養?

根據康健雜誌,一篇刊登在《營養學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的研究指出,熟雞蛋在腸胃的營養吸收高達90%,而生雞蛋卻只有約50%,顯示出,熟雞蛋比生雞蛋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為何雞蛋無法百分之百被人體吸收呢?因雞蛋含有抗生物素(avidin)、生物素(biotin),兩者結合後會阻礙腸胃吸收,但經烹煮後,抗生物素會被破壞,因此更容易被吸收。


料理方式中,又以「水煮蛋」營養價值最高,因高溫煎、炸,可能導致油品變質、雞蛋流失較多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而且前者蛋黃中的膽固醇未接觸空氣、氧化,較不易造成身體負擔。


總結而言,雞蛋營養價值高,含人體需要的8種胺基酸,且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葉酸,蛋要吃得營養、健康,除了挑選優質蛋品外,也要懂得如何料理。

2022年3月23日 星期三

沙門氏菌對畜牧業所造成的破壞 《豬隻篇》

豬隻的沙門氏菌感染

最早從豬隻身上分離出的腸道沙門氏菌(Samonella enterica)血清型為Choleraesuis,在當時還被誤認為是豬瘟的致病原。


沙門氏菌對豬隻造成的影響,取決於感染的血清型,和豬隻的年齡。每個地方的沙門氏菌症,反而與豬隻密度、管理方式、混養等因素較無相關。



門氏菌的血清型與臨床症狀有關,主要可分為兩群:

1)宿主特異性的血清型,如S. Choleraesuis

2)無所不在的 S. Typhimurium。


S. Choleraesuis已很少見,只能從零星的案例分離到。但後來才瞭解,在豬隻身上還是可分離出多種腸道沙門氏菌(Samonella enterica)的血清型,其中部分是人畜共通病原,可因為食物鏈關係與牧場環境因素傳染給人類,而這樣便造成典型的腸胃炎。


腸道沙門氏菌的其中一支血清型S. Typhimurium,是豬隻身上最常被分離到的。類似的血清型,如:S. Derby,其分布範圍也橫跨了大西洋兩岸,被認為是豬隻身上第二常見的一型。


傳播途徑

「糞口途徑」是沙門氏菌最重要的傳染方式,豬隻是由口攝入感染、糞便排菌傳播。但是,上呼吸道吸入感染物質,也是另一個可能途徑。


肺炎是S. Choleraesuis感染後常見的致病結果;許多研究顯示,實驗性質地鼻腔接菌攻毒,是能成功感染豬隻的。


由呼吸道途徑感染S. Choleraesuis的豬隻,比口部攝入感染的豬隻之症狀還嚴重。觀察發現,扁桃腺與肺是沙門氏菌侵入的重點器官。


豬隻的沙門氏菌症主要有兩種:

1)宿主本身感染S. Choleraesuis後的菌血症;

2)其它多種血清型,如S. Enteritidis感染所造成的腸炎。


可以預期地,密集飼養的離乳豬,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就高。


如同其它宿主特異性的血清,S. Choleraesuis可誘發幼齡動物與成熟動物的疾病。而S. Typhimurium僅針對6到12週齡的小豬,鮮少影響成熟動物,後者較常形成亞臨床感染,但也因此變成帶原的動物。


總結來說,臨床上的豬隻若感染S. Choleraesuis即可能造成「菌血症」;而感染S. Typhimurium這種腸胃型的沙門氏菌者,常可見典型的腸胃炎。


顯微鏡下的沙門氏菌。(圖片來源Volker Brinkmann)



獸醫師補充

根據2020年,由Price等人在<<亞洲家禽科學期刊Asian Journal of Poultry Science>>的研究可知,多醣體可以有效地減少產蛋雞的沙門氏菌感染症狀。


在蛋雞場的腸道型的沙門氏菌感染田間試驗中,以多醣體補充的產蛋雞組別,其盛行率是16.7%;相對地,對照組的產蛋雞,其盛行率高達58.3%。


可見多醣體作為取代抗生素的成效,除了蛋雞養殖適用之外,也提供給其它養殖業者一個新觀點。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沙門氏菌對畜牧業所造成的破壞-前言

腸道沙門氏菌是人畜共通病原

眾所周知的腸道沙門氏菌(Samonella enterica),可再依其抗原表現的不同,區分成超過2,400種血清型。但是,人類醫學與畜牧產業中,多數的沙門氏菌案例,卻僅僅是由其中的少數幾個血清型造成。


沙門氏菌長久以來,是全球常見的食物汙染源,也因此可說是人畜共通的病原,並且在野外動物與眷養動物間皆可發生。


腸道是沙門氏菌所窩藏之處,因此可從動物糞便中驗出,也可能會在「畜殖食品廠、屠宰場」的生產操作過程,因為接觸到這些糞便,形成污染串聯。


沙門氏菌進到動物或人類體內傳染途徑,又分為空氣傳播糞口傳播,沙門氏菌經消化系統排出體外,會對環境繼續造成汙染,開啟下一個傳染循環。


沙門氏菌。圖片/shutterstock

沙門氏菌感染的症狀


沙門氏菌感染的症狀,通常會造成嘔吐、腸炎與下痢,嚴重的話,還會造成菌血症,後果便是腸炎伴隨高燒。

以動物而言,患畜呈現精神頹靡、昏沉,並且食慾下降。特別年幼或特別年老的動物,以及免疫抑制下的動物,會因為感染,造成症狀加劇,例如:下痢至嚴重脫水、菌血症、肺炎與呼吸道症狀,甚至造成死亡!

即使是康復的動物,仍可能持續下痢一陣子,但這些動物,隨時都可能成為潛在的帶原者。

因沙門氏菌能存在腸腔表面、淋巴結,或在禽類的盲腸扁桃淋巴組織。也因沙門氏菌無法斷根,倘若動物又因為其它疾病造成免疫問題,也可能再度復發。

獸醫師現場經驗


以筆者本人(畜牧獸醫)在國內某一私人大型畜殖場的非學術田間試驗為例,保育舍的小豬(已斷奶,約10公斤至20公斤階段),總是發生沙門氏菌感染之下痢,對場內員工的飼養成績造成壓力。

該場獸醫頻繁地更替、添加不同類抗生素於飼料,數次下來的改善成果已相當有限,並會影響其它腸道益生菌叢的正常生態之維持。

而筆者建議該養殖農民,於飼料中多添加β-1,3/1,6多醣體,在調節兩週後,接下來的兩個月的保育舍小豬,沒有再發生沙門氏菌症狀。但在兩個月的試驗結束後,隔週,又開始於場內復發沙門氏菌。

身為畜牧從業人員的您,對此成果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在消費者的角度,您如何看待沙門氏菌造成的食物汙染呢?


下集,我們將進一步揭露家禽業,長期以來的沙門氏菌困擾,這也是身為農場端的養殖者,面臨的重大挑戰。


2022年3月12日 星期六

挑戰味蕾辨差異! 以「肉類餐點」為主的漢堡王,將推1個月「素食菜單」

 



受烏俄戰爭影響11日,連鎖餐飲品牌漢堡王宣布,停止在俄羅斯的業務,此外,還丟出一震撼彈,以「肉類」菜單著名的他們,將於其倫敦旗艦餐廳,推出為期1個月的「全素食菜單」,並表示若迴響良好,可能會開設更多「永久性無肉餐廳」。不禁讓人擔心,這股風潮是否會影響畜牧業經濟體?

以肉類菜單為人所知的漢堡王,日前宣布3月14日起,為期一個月(3月14日至4月10日),改造倫敦萊斯特廣場旗艦店,為全素食餐廳。

漢堡王的新聞稿表示,這是「全球首間這樣做的漢堡王餐廳」,並稱公司對此決定具長遠規劃;餐廳菜單將包含標誌性餐點:植物皇堡、素食皇家,並增加超過15種新選擇。

兒童素食菜單
在萊斯特廣場旗艦店,發送給Plant Based News的電子郵件中,證實該店在一個月試營運期間,所有菜單都是素食,包含兒童餐!

英國漢堡王的凱蒂.埃文斯(Katie Evans)說:「我們為全新的無肉菜單,感到無比自豪,並且,絕對會提供毫不妥協的高品質餐點,(無肉菜單)也反映了我們持續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多樣化和創新的產品。」


她又說:「這符合我們『
2030年前,實現50%無肉菜單的目標』,以及『擔負可持續性企業責任的承諾』。 」漢堡王為履行企業責任,萊斯特期間餐廳營運期間,只要購買植物皇堡、素食皇家,就會捐贈10便士,用於城市植樹。



素食業者挑戰大家的味蕾
為漢堡王製作素食肉餡、素食雞塊的素食屠夫(The Vegetarian Butcher)表示,他們製作的植物肉產品很多汁,並邀請肉類愛好者品嚐、辨別差異,「 我們挑戰你的味蕾!」

無肉餐點如炫風般,在各食品企業、餐廳掀起流行,人們飲食習慣改變,加上近期因大環境、戰爭等因素,導致通貨膨脹、物價與飼養成本提高,可能也會帶動肉品價格抬升。

無肉餐點的崛起,對消費者而言,或許是一種替代、嚐鮮新選擇,若物價持續上漲,對畜牧業必定會產生衝擊,只是幅度大小,還需進一步觀察。

後記
筆者好奇想請問各位讀者,若購買植物肉漢堡,能幫助植樹,那麼若未來購買肉品、肉類產品,食品業者也投入升級台灣畜牧產業、提升動物福利的行列,身為消費者的大家,願意買單嗎?

參考資料:Plantbasednews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禁用抗生素之後,畜牧產業該如何處理病原菌呢?


由於世界各國的畜牧產業,已經趨向減用,甚至禁用抗生素的潮流,這促使廠商、專家學者們,無不致力於尋找新的替代方案。

噬菌體(Bacteriophage)是一種病毒顆粒,可以感染特定細菌,並且在其體內複製增殖,最後造成細菌溶解死亡。若這些細菌是致病的,透過噬菌體殺滅,對畜牧場來說,是一種控制病原的有效策略。


何謂噬菌體?

什麼是噬菌體呢?Alexander Sulakvelidze解釋道,噬菌體是地球上最廣泛存在的有機物質,並吃重地扮演著微生物生態中的平衡角色。

噬菌體是針對細菌感染的病毒,其結構與一般病毒無異。噬菌體的基因物質,一般由結構蛋白合成的外殼所包覆。


這些基因物質是DNA與少許RNA組成,其中編碼著包含結構(殼蛋白)與非結構蛋白,後者乃病毒複製所需。並且,這些基因物質由其宿主的核酸酶保護,因而可以在宿主的細胞中存活。


噬菌體的作用模式(溶菌作用)

噬菌體附著在細菌細胞(附著階段),並注入其DNA或RNA至細胞中(注入階段)。噬菌體DNA進行複製,並且表現出來,以製作各種蛋白質,其中包括殼蛋白(DNA複製與蛋白質合成階段)。


殼蛋白組合成病毒外殼,並且填入DNA,便產生更多新的噬菌體。


在溶菌作用的後期,噬菌體的基因開始在細菌細胞膜,與細胞壁上合成「穿孔蛋白」。


該孔洞會讓水流入,致使細菌細胞膨脹、爆裂。因而釋出的新噬菌體,能尋找新的細菌細胞附著,進行下一次溶菌作用(圖)。

圖片來源:Microbe Online

業界新產品

韓國有廠商正研發畜牧使用之噬菌體產品,可以作為2022年的後抗生素時代之用。


其中以雞尾酒式的作法,混和了五種噬菌體(兩種噬沙門氏菌、兩種噬桿菌、一種噬梭菌)。目前已經在歐盟之外的國家推廣,各自可以殺滅其菌種內的95%菌株(高達740種病原株)。


業者宣稱,可以針對家禽傷寒(Fowl typhoid)、雛白痢(Pollorum disease)、食物媒介的汙染、家禽腸桿菌(Avian Colibacillosis)、壞死性腸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後語

隨著全球各國抗生素禁用法案施行,臺灣也不落後於世界趨勢。除了短胜肽、胺基酸、精油類、皂甘類、多醣體等,眾多處理經濟動物之病原菌的替代產品問世,「噬菌體」是一種將已知微觀生態的概念,應用成新興解決方案,也期待國內代理商的引進。


參考資料:Bartosz Kulig, CJ BIO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除避免物理性接觸外 ,預防、克服「病毒性疾病」關鍵

為了提升免疫力,除吃保健食品外,也有些民眾把「防疫茶」當水喝,是否還有其他預防、克服「病毒性疾病」的方法呢?來看看韓國知名的胺基酸大廠「CJ BIO」專家怎麼說...


預防與克服「病毒性疾病」關鍵要點

綜觀所有病毒性感染,最重要的都是避免與病毒產生「物理性接觸」。


無論是人們或動物都一樣,應盡最大可能,避免暴露於病毒存在之處。


例如:人類感染COVID-19,每個人的症狀也許都不同,這取決於「年齡」與其「免疫狀態」。


而對於家禽、家畜來說,也一樣適用。以肉雞來說,健康的肉雞,對環境的耐受性較好,當然對於疾病傳染有較佳抵抗力。


微觀來看,特別是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B細胞」,可以直接攻擊遭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幫助宿主克服病毒性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胺基酸與核甘酸的角色相當重要,因它們可以影響免疫細胞的分化,以及活性,例如:左旋甲硫胺酸(又稱蛋胺酸)、精胺酸。


所以綜合以上所述,對人類、經濟動物而言,適時補充各種「胺基酸」,能有效協助身體對抗病毒性感染。


人體食用胺基酸小提醒

胺基酸也可以從食物中攝取,例如:牛奶、雞蛋、鮭魚、牛肉、黃豆等,但注意勿過量攝取胺基酸,高蛋白飲食恐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若您是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或是腎臟功能退化的長者,建議先和醫師討論。


要想提升免疫力,預防、克服病毒性疾病,建議還是從規律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運動開始,透過排汗加速體內毒物排出。盼在後疫情時代,我們都有健康的身體,與Covid-19共存、共榮。

L-蛋胺酸結構式


動物飼料添加劑的蛋胺酸包裝工廠一隅



參考資料:CJ BIO-Hanwoo Kim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為何烏俄戰爭使能源、糧食價格飛漲?關於「東歐穀倉」,必知3件事

 

烏克蘭和俄羅斯開戰進入第7天,根據俄國塔斯新聞社報導,兩國第二輪談判,將於當地時間,2日晚間於白俄羅斯舉行。


戰爭不僅造成許多民眾傷亡,恐怕也會導致黃豆、玉米、牛奶等,大宗物資供應,因俄羅斯、烏克蘭,在全球糧食供應鏈中,佔重要地位。對此,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表示,已擬定4個策略,確保飼料玉米穩定供應。


1.烏克蘭為世界糧倉

身為前蘇聯時期,重要的農業基地,烏克蘭盛產小麥、玉米、黃豆、向日葵等,素有「東歐穀倉」之稱;俄羅斯也是農作物出口大國。


根據美國農業部資料,2021-2022年,兩國的小麥出口總量,佔全球的23%,將近四分之一,主要供應中東、歐洲地區。


兩國玉米出口總量,佔全球約18%,特別的是,烏克蘭是僅次美國、巴西、阿根廷,為全球第4大玉米出口國


兩國衝突、全球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影響農作物耕種及出口,供需比例下,使糧食物價大幅上漲,這也使下游糧食物價、飼料廠成本上揚。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2月25日,於臉書發文表示,團隊已擬定4個策略,盼確保國內玉米穩定供給。(圖/陳吉仲臉書)


雖然台灣較少跟烏克蘭、俄羅斯進口飼料玉米,但為因應國際情勢、確保市場有穩定飼料玉米供給,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團隊已擬定4個策略,並將落實執行。


1)超前購儲飼料玉米安全量:

3月中前,預先採購完,未來6個月飼料玉米需求量226萬公噸,保證國內到8月底前,飼料玉米供應無虞。


2)確保飼料玉米庫存量:

為避免國際情勢不穩,影響海、空運,擴大租賃國內港口穀物倉儲空間,使總倉容提升到35.5萬公噸,增加可掌握調節供需的庫存量。


3)擴增安全庫存倉容空間:

協調臺糖公司,新建6萬公噸飼料玉米圓倉,並彈性調撥符合使用條件的公糧倉庫。


4)大國內生產面積,增加自給率:

「綠色環境給付獎勵」轉作飼料玉米不限基期年農地,倍增種植面積由現行1.5萬公頃,提高為3萬公頃,預期使國產飼料玉米年供量由8.8萬公噸,增加為17.6萬公噸。


俄羅斯、烏克蘭的小麥出口總量,佔全球總量約四分之一。


2.酪農業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據2013年資料,烏克蘭牛奶產量為1150萬噸,肉類產量240萬噸,並且依據2017年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發布的文章,烏克蘭的酪農業,佔農業經濟總量11%以上,在經濟中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


烏克蘭東部的「莫洛查爾斯克(Molocharske)農場」經理Vitaly Tkach說:「很難找到完全合格的獸醫專業人員,目前烏克蘭市場,(需獸醫專業人員)需求並沒有得到滿足。」可見獸醫專業人員,在以農業為主的烏克蘭炙手可熱。



烏克蘭的國旗,兩色分別代表天空、豐收的麥田。

3.烏克蘭國旗顏色意義

烏克蘭國旗有兩種顏色,上方藍色、下方黃色,藍色代表天空、海洋,象徵自由,而黃色代表將收成的大麥田,象徵其歷史悠久的農業歷史。



目前兩國首次談判沒有實質結果,甚至還出現「邊打邊談判」狀況,恐怕距離戰爭結束,還要一段時日。烏克蘭、俄國能否在秋收之際,拭去戰爭淚水,喜樂地背起禾捆,端看兩國領導者如何邁出下一步伐。


「生命、生活,只有在這個時候才能被人感覺出它的美好。在平時往往被人忽略的內涵。其實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地滿足。其他則是無關緊要的。」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參考資料:美國農業部、陳吉仲臉書、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維基百科